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

ID:37494465

大小:299.3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2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史(2011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_经济史原始农耕一原始农耕: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2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3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4中国特色:南稻北粟,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形成南北对立的格局还有黍稷大豆5生活地点: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6标志:农业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7意义: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2)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基础。

2、3)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历史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战国商鞅变法:奖励农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2)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3)汉:文帝景帝时期以农为本、减田租,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4)东汉:豪强地主占有自给自足的封建田庄,控制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影响国家的租赋收入和对劳动力控制,演变为成为分裂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5)三国:6)南朝南方经济进一步开发1)原因:A南方较安定;B北方人南迁带来劳

3、动力和生产技术经验C南方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优越D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文化;E山越、蛮族与汉族融合,共同开发2)状况:A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B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和北方作物的引入,表明农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C丝织、造船、造纸、制瓷、制盐等手工业都比较发达D出现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措施_“曹魏”:推广屯田制“蜀汉”: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屯田,手工业—积极推动煮盐织锦;开发—“南中八郡”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东吴”:迫使山越人出山,与汉人同居共耕影响_“曹魏”:恢复了生产发展了经济“蜀汉”: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东吴”:

4、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7)北魏孝文帝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8)唐朝:(1)贞观之治经济措施:恢复经济: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促使唐朝经济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2)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出现了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8)辽宋夏宋元: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繁荣,南宋时期超过北方,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难移的完成:表现——农工商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A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B耕地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田面积迅速增加C

5、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D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2手工业的兴盛3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尤为频繁,空前繁荣A纺织: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出现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工具。B制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C造船:东南沿海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A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B、宋代贸易港口更多,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C、宋代政府对外贸易的管理更细,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征收商税。D、宋

6、代海外贸易的规模更大。宋代的海外贸易商品种类繁多,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入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4商品经济活跃清商业许多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出现大量商业繁荣的城市:长江沿岸的商品集散地:全国贸易中心:南京、广州、佛山、厦门等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无锡(布码头)北京隐忧:(1)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统治地位(2)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6)明清:清朝商业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呈现商品化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古代经济发展原因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C

7、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D广大人民辛苦劳动和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E其他(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早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移至江南)1先秦和秦汉——中国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原因: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与水平始终高于其他地方。2汉朝末年——汉末中原地区战乱集中,南方开发(初步开发)3三国鼎立时期——地方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原因:1)北方战乱,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2)三国鼎立局势形成后,其实力均衡,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皆运用政权的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