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92665
大小:366.6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教学目标1鉴赏抒情方式在诗歌中的几种表现形式2鉴赏修辞在诗词中的运用3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4了解古诗词中表达方式的运用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这个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笼统)提问变式: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的好?为什么?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例题:20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
2、故宫惟有数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分析:吴诗第一句写四郊飞雪,阴云低暗。第二句写宫中十分温暖,雪花一落在地上便很快消融、变干了。第三句写宫中绿树掩映,恍若春景。而第四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的批判态度。李诗第一句写君王沉湎享乐,国家大事都显得不重要了(万机轻)。第二句写统治者歌舞升平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后两句感叹君王早已升天,宫中空无一人,只有杂树丛生,一片荒凉。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
3、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
4、流”,意韵含蓄深远。②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托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不畏谗言,不怕摧残,坚贞自守的高洁品质。④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杜甫的《石壕吏》,全诗都是叙事,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但作者反对战争的思
5、想倾向却体现得十分清楚。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1)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参考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思乡之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无
6、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相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对偶、排比、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等(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
7、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