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复习学案

学生复习学案

ID:37491906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学生复习学案_第1页
学生复习学案_第2页
学生复习学案_第3页
学生复习学案_第4页
学生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归纳出阶段。2、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如何处理认识与处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重难点】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学习内容】一、基础知识梳理回顾基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是?实践活动是?(请同学们回顾、总结出答案,完成下面表格)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6三大阶段:学习器物→→学习思想二、能力提升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衔接高考】(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

2、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实战演练】1、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和洋务派2、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

3、,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6“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鈺《改变中国》材料二 今日国势,危险极矣,仁人志士,奔走骇汗,大声疾呼,日谋所以救亡之法。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政体不更,宪法不立,而武备、实业终莫能兴也

4、,则曰讲求政治,讲求法律。民智不开,民气不伸,而政治、法律卒莫能变也,则曰讲求学问,讲求教育。……今日外患之侵,急于星火,而我始讲求学问,讲求教育,呜呼晚矣!——《与同志书》原载《游学译篇》1903第七期材料三 这个古老的文化是在变,并向现代化的方向亦步亦趋的在变。但它却没有听从任何人或神的指示去“摇身一变”。相反的,这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任何力量也不能“揠苗助长”强迫它跳跃前进。——唐德刚《晚清七十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12分)(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社会上“救亡之法

5、”6有哪些?你认为实现救亡的前提是什么?(7分)(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说“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它向前动”?(5分)三、联系实际、理解升华(如何认识与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实战演练】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

6、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6(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3分)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2分)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

7、思想准备?(3分)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4分)(3)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2分)【课后巩固】1、(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2、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