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开发课程

校本开发课程

ID:37487900

大小:4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4

校本开发课程_第1页
校本开发课程_第2页
校本开发课程_第3页
校本开发课程_第4页
校本开发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开发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武安文化武安文化,道不尽的悠远灿烂,八百里太行顶天立地,七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武安市历史悠久。穿越时空隧道,早在七千五百多年前,我们勤劳的祖先凭着聪颖的头脑,靠着执着的信念,伴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第一次把猎物养进圈,第一次把种子撒进田,第一次把林果植进园。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旧时代,开启了人类农业文明的新纪元。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名将白起、李牧都曾被封为武安君。武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她丰厚博沉、魅力四射。小小一地,竟然出了武安平调、落子两个本地特有的剧种,以其不朽的魅力冲

2、出武安,走进首都,摘冠折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作为长江以北最古老、规模最大、群众投入最多的固义傩戏,以虚化的传说,真实的场景,劝人行善,叫人尽孝,其声名已影响到了亚洲。-17-武安快板,形式活泼,语言风趣,现编现唱,妙趣横生,如同一道风味小吃,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几许色彩。上苍钟情这片土地,把悠久的历史给了这里,把丰饶的物产给这里,把灵秀的智慧给了这里。徜徉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漫游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细细品味我们我们的这座城市五彩斑斓的悠久历史,星光闪烁的历史名人,英雄辈出的辉煌岁月,独具

3、魅力的人文景观,她们和谐地组成了武安大文化。武安文化,一幅绵亘古今的画卷,看你百遍仍觉新鲜。武安文化,一部流芳百世的大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第一讲: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武安市民间艺术。俗称“抓黄鬼”。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武安西南山区一带在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抗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傩中的“黄鬼”-17-就是一种邪恶的象

4、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黄鬼”后来是指在人间行凶行恶,不忠不孝,甚至害死父母的孽狂。其表演角色百余个,分天下、人间、地狱三个方面。天神有玉皇大帝、判官、大鬼、二鬼、三鬼、探马等。“黄鬼”一般扮演为叫花子,身穿裤衩,头发和全身涂成黄色,四肢有插入肉中的刀,鲜血淋淋,哆哆嗦嗦,成为整场戏捉拿和行刑的对象。“捉黄鬼”表演自晨2时开始,先由大鬼、小鬼和探马巡逻开始。天亮后由玉皇大帝出场,布置各种任务。演至中午,阎王出场,布置审判堂,由大鬼、二鬼、三

5、鬼将黄鬼捉拿刑场,处以抽肠剥皮之刑。整个表演一直进行到晚上。参加表演的各种人物达450人之多,还需马、骡近50匹,整个场面十分壮观。据专家考证,武安为黄河以北“傩戏”仅存地。第二讲:武安平调武安平调,-17-武安地方戏曲,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县、永年、曲周、大名、临漳,邢台市的沙河、邢台、南宫,以及豫北、晋东南地区。传统剧目有200多出,多为反映历史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的大型剧目。武安平调属梆子腔系,约在清代中叶由河南怀调演变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越调影

6、响,因而有“平越怀调不分家”之说。1911年以后在武安地区相当盛行。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安地区的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平调落子艺人编演现代剧目,经常在抗日根据地宣传演出。建国后,曾先后建立过邯郸专区平调落子剧团等五个专业剧团。名演员有任耀华、魏洪昌、李魁元、武鸿凤等。《端花》曾摄制成影片。-17-平调行当齐全,有“四梁八柱”和“十二行”之说。四梁指红脸、黑脸、旦角、小生。十二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崇尚特技。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徵调,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二板

7、、散板、垛板、倒三梆等,还有少量的杂曲小调,如〔一串铃〕、〔打枣干〕等。代表剧目《盘坡》、《徐策跑城》有:《两狼山》、《天仙配》、《天河配》、《盘坡》、《三进帐》、《三上轿》、《桃花庵》、《朱彦荣吊孝》、《反南京》、《铡美》、《铡子》、《铡赵王》、《司马懿观山》、《敬德背鞭》、《反西唐》、《扫洪州》、《奇男传》、《反潼关》、《反长安》、《反冀州》、《三劝》、《审马荣》、《反徐州》、《访姬昌》、《姚刚征南》等。 第三讲:武安落子武安落子原名莲花落,清末由高跷舞曲“花唱”演变而来。开始由数人手持霸王鞭

8、对唱,后来发展成化装表演,角色也有了生旦之分,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缺少花脸,武丑,历史上小生、小旦戏分工不严格,常常互相兼演。传统程式很少,舞台美术服装道具较简单。落子戏的唱腔旋律简单,既能叙事又能抒情,使用武安方言,具有一股强烈的太行山区乡土气息。-17-落子的传统剧目有100余个,多是民间小戏,如《借髦髦》、《端花》、《劝九红》、《跑沙滩》、《机房训子》等。  落子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旋律优美动听,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板式和腔调有慢板、流水板、散板、高腔、娃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