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83869
大小:590.8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2
《胡青--2013.2.--赣派名师与现代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赣派名师的学术精神与现代教师的专业成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引言这里的赣,是指用今天的江西省行政区划图去框划历史上的相关区域,为表述简洁称之为赣。历史上江西书院最多——1988年季啸风先生率领全国百名学者普查了古代书院,发现全国有书院7300余所,按1989年的全国行政区划统计,江西历代共有书院990所,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稳居全国各省之首。历史上,江西书院名气曾经最大——庐山白鹿洞书院被古人称之为“天下书院之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被南宋朝廷推广后,成为官学与书院的基本规矩,影
2、响所及,不但在国内,还远播东南亚与日本,至今仍是朱子学的“圣地”。此外,江西还有象山、鹅湖、白鹭洲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书院。宋元明时期,江西学派最多明代:《明儒学案》共有学案64个,学案为首的人物有吴与弼、胡居仁、夏尚朴、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刘文敏、王时槐、邓以讃、胡直、邹元标、宋仪望、罗汝芳、吕怀、洪垣(婺源人,今属江西)、罗钦顺、李中等,共计17人,占全学案26.56%,这里尚未统计长期在江西活动的王守仁等;收录学者206人,江西籍的有48人,占总数的23.3%。宋元时期:《宋元学案》共有学案10
3、0个(含学略4个,党案1个)。学案传主属于江西的有:庐陵学案(欧阳修)、玉山学案(汪应辰)、梭山复斋学案(陆九韶、陆九龄)、象山学案(陆九渊)、清江学案(刘清之)、槐堂诸儒学案(傅季鲁等)、双峰学案(饶鲁)、存斋晦静息庵学案(汤千、汤巾、汤中)、巽斋学案(欧阳守道)、介轩学案(董梦程)、草庐学案(吴澄)、静明宝峰学案(陈苑)、荆公新学(王安石等),共计13个,占《宋元学案》的13%。而在江西长期活动的周敦颐和朱熹(祖籍在江西)尚未计算在内。一、古代赣派教师教学活动举要(一)陆九渊的教学活动陆九渊:(11
4、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世称象山先生,南宋抚州金溪县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在槐堂书屋,聚徒讲学,后授隆兴靖安县主簿,淳熙二年(1175)应吕祖谦之邀,与兄陆九龄会朱熹于信州铅山鹅湖寺,八年,率门徒访朱熹于南康,登白鹿洞书院讲席,九年任国子正,十年迁敕令所删定官,十三年奉祠归,还乡讲学,十四年,在贵溪象山精舍讲学,绍熙二年知荆门,修湖北荆门郡学贡院,“朔望及暇日诣学讲海诸生”。他是宋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陆九渊的教学特色“先生常居方丈。每旦精舍鸣鼓,则乘山簥至。会揖,升讲座,容色粹
5、然,精神炯然,学者又以一小牌书姓名年甲,以序揭之……齐肃无譁。首诲以收敛精神,涵养德性,虚心听讲,诸生皆俛首拱听,非徒讲经,每启发人之本心也。间举经语为证,音吐清响,听者无不感动兴起。”——尽废学规的学生管理:讲学槐堂,“即去今世所谓学规者,而诸生善心自兴,容体自庄,雍雍于于,后至者相观而化。”“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知其心。”——庄严肃穆的讲学气氛:——直指思想矛盾症结处的谈话点拨“诸生登方丈请诲,和气可掬,随其人有所开发,或教以涵养,或晓以读书之方,未
6、尝及闲话,亦未尝令看先儒语录”。“无处无时无不随其资而切琢之,不拘一方;各因其病以针砭之,不拘一药。莫不明白洞处,深切痛快,如锋直破的,如刃解中节,使人心开目明”。“平居或观书,或抚琴,佳天气,则徐步观瀑,至高诵经训、歌楚辞及古诗文,雍容自适,虽盛暑衣冠必整肃,望之若神。”“轻舟危樯,笑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先后,有若偶然而相从。”——漫游胜境、歌诗抚琴的性情陶冶(二)吴澄的教学活动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号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抚州崇仁人,世代业儒。1
7、5岁读朱熹《大学章句》,16岁拜程若庸为师,为饶鲁再传弟子。22岁中举,后考进士不第。入元之后,4次入京,任国子司业,国史院编修、制诰、集贤直士,以母老辞归,居家研学,并设帐授徒。执经问难者,不下千数百人。讲学遍及乐安、崇仁、宜黄、龙兴、福州、扬州、袁州、真州、燕京等地。吴澄的教学特色——登堂讲说,指画口授吴澄在龙兴:“城中居官之人及诸生皆愿闻先生一言,请先生至郡学,先生为说《修己以敬》一章,指画口授,反复万余言,听者千百人,有常用力于斯者,多所感发。”——各因其材,反复训诱“每遇学者,无不倾倒至尽,尤
8、凡下者,尤反复嗟譬,至再四不厌,但恐已意如有不明。”——主一持敬,读书穷理“学者来此讲问,必先令其主一持敬,以尊德性,然后令其读书穷理,以道问学。有数条自警省之语,又择数件书,以开学者格致之端。”(三)吴与弼的教学活动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人。7岁学对句,12岁进京学诗赋,学举子业,19岁,偶读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而后放弃学举子业,独处小楼,专攻四书、五经、诸儒语录,醉心程朱学说,不下楼有两年之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