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

ID:37456468

大小:271.4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2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_第1页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_第2页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_第3页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_第4页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原理一、生产环境直接影响食用菌质量的生产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也可称为产地环境,是指生产场地所在地的整个大环境质量,如大气质量、水源、土壤状况等。小环境也可称为生产环境,是指生产过程中场所的环境卫生和质量状况,如地势、周围环境卫生、污染源、生长的生态小环境等。(一)产地环境产地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质量,产地环境的不良是难以通过栽培措施改善的。产地环境的空气、水、土三大要素中影响食用菌的主要是水和土两个因素。1.空气大气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国际问题,它直接影响人

2、类食物的安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表明,二氧化硫和降尘污染比较突出,这不但影响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品质。(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是产煤和燃煤大国,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分布广,排放量大。食用菌子实体含水量较高,吸水性强,极易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二氧化硫进人子实体内后迅速与细胞间隙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但是从二氧化硫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上分析,防止亚硫酸盐超标,控制产地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污染是肯定有效的。(2)降尘我国北方干旱,大气中含尘量大,近年沙尘暴发生频繁

3、,特别是华北和西北,2-5月间都是沙尘天气发生期,而此期间也正是多种食用菌出菇旺季。因此,食用菌有效地避开气尘污染,惟一的方法是采取设施栽培。为此,新建栽培场要与扬尘较多的公路隔开一定距离,隔离带最好种植树木为隔离物。2.水各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87%~93%,水是食用菌生理代谢的介质。按照食品安全性的要求,食用菌栽培应使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但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种类较难以控制,如用稻草栽培草菇时,接种前的稻草常置于河水中浸泡或用河水预湿,非饮用水的使用存在着有害于人类健康物质污染的隐患,应引起注意。我国农用水污染源中直接影

4、响食用菌食用安全性的污染源主要是汞、铬、镉、铅、砷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此外还有氰、酚、醛、苯、硝基化合物等。在有这些工业的山区和农村的地上水源如小河、排灌水渠水流等,存在着重金属等污染的可能。此外还有雨水冲刷流人河中的分解较慢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因此,不宜使用非饮用水栽培食用菌。3.土壤土壤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像作物那样举足轻重,因为土壤不是食用菌的营养源。但是,有些种类子实体的形成必须覆土,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鸡腿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等。对那些子实体形成不需要覆土的种类,覆土也具显著的增产和延续生长的作用。覆土后的出菇期管理,外来

5、水源将直接被吸人覆土层,然后再被菌体吸收。因此,覆土材料的污染状况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与食用菌食用安全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覆土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4.基质食用菌自身的养分完全来自基质,基质的理化性状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关系较密切的不在于培养基质的种类,而在于基质的内在安全质量,如生长环境造成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栽培基质使用合理,可有效地降低食用菌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反,也能使产品中重金属超标。如厩肥较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的重金属含量高,过量使用时食用菌产品重金属含量也高;常用的过磷酸钙常有镉的污染,使用过多时易

6、被食用菌大量富集。因此,我们建议用磷酸二氢钾取代过磷酸钙作磷肥,减少食用菌产品中镉的富集。(二)生产环境较大田作物而言,食用菌生长发育主要在小环境——园艺设施内完成,受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较大田作物小得多。那么,这种小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就更为重要,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然而,食用菌属于进化程度低于高等植物的真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高等植物,同时,其特有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又造就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小环境。1.场所外环境包括生产场地周围地势、卫生状况、污源的有无等综合环境质量。(1)地势食用菌栽培场要求地势高燥、平坦,以利于通风

7、、控制杂菌并利于排水,避免涝灾和减少病虫源。(2)环境卫生远离一切产生虫源、粉尘、化学污染物等的场所,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确保产品卫生,避免化学污染。2.场所内生态小环境场所内生态小环境是当地气候和食用菌生长发育二者共同相互作用形成的。由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处于设施内,因此,小环境在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小环境的特点是温差小、湿度大、光照少,利于病虫害周年发生,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小栽培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减少和控制病虫害发生获得稳产高产优质。在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菇房管理调节的四大要素

8、中,与病虫害发生和控制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是湿度。二、生产场所和设施生产场所和设施的设计、建造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栽培技术的实施,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