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5302
大小:24.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稀世通才 魂归故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稀世通才,魂归故里——沈括其人其事浙江省杭州第九中学卢明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仁宗嘉佑年间进士,后任翰林学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是变法中的得力干将。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宋军在永乐城为
2、西夏所败,沈括从知延州任上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之后,从此基本退出了政治舞台。沈括晚年隐居润州(今镇江)梦溪园,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去世。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中国古代“重道轻艺”传统的影响下,理科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作末学,甚至被讥为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而沈括所生活的北宋时期却与以往有所不同,它的文化氛围是相对宽松的。随着儒学复兴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初步形成的义理之学,强调经世济用,凡事“穷理尽性”,注重探索自然奥秘,甚至把“百工其业至微”的一些雕虫小
3、技放在与学习儒家经典等同的位置上。因此,沈括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与当时的这种学风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才学绝世,兼擅文理,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后世认为他是“一位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稀世通才”。祖慧:《沈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有人评价,沈括为官政绩斐然,且一生著作宏富;也有人评价,沈括作为官吏是失败的,为人也是失败的。但是一个共同点却是公认的,沈括对科学
4、技术的理性探索是成功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著有《忘怀录》、《天下州县图》、《凯歌》、《浑仪》、《浮漏》等。特别是他在晚年隐居时撰写的《梦溪笔谈》,让后人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惊叹不已。他从事研究的领域极其广阔,因此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梦溪笔谈》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
5、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据学者们统计,从现代学科分类角度来看,该书至少包含31门专业。《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位官员像他那样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对劳动人民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尊重,并完成《梦溪笔谈》这部巨著,使它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沈括:九百年前提出“石
6、油”一词》,《深圳商报》,2009年8月12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钱斌看来,今人学习《梦溪笔谈》,可以从中学到三种精神:创新的精神、坚持的精神和科学的精神。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之“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杭州网,2014年4月20日。在很多介绍沈括的文章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沈括最大的长处是好学,而且没有任何知识视野上的偏狭,也没有高贵平贱职业之分。他从工匠、农夫、水手等布衣百姓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经验、概括技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和航海用的指南针这两大发明,就是因沈括的记录而扬名于世的。现代专业
7、分科太细,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与壁垒,博学慎思,注重“通识”教育,也许更具有长远意义。沈括不仅著述极为丰富,其科学思想与方法,在人文学科领域的成就,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作为一个通才、全才,大概只有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这样的人,才能与之媲美。在科技领域独步千古,做出重大贡献的沈括,用一篇短文是无法诠释和概括的,甚至也做不到“蜻蜓点水”。然而,在整个宋代,《梦溪笔谈》的科学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人们眼中的沈括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缺陷的官吏,其次才是一个“学问最为博洽”的文人。沈括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
8、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之中。为什么史家没有单独为他列传? 这与当时发生的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密切相关。熙宁四年(1071年),作为所谓的“保守派”代表,苏轼被下放到杭州担任通判一职。此时得志的变法派干将沈括,作为“中央督察”,到杭州检查浙江农田水利建设。临行前,神宗皇帝告诉沈括:“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到了杭州,虽然政见不同,诗人苏轼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