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127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情智舞蹈活动中教师的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情智舞蹈活动中教师的智慧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邱予在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老师教孩子学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孩子学会舞蹈而舞蹈,从而禁锢了孩子的思想,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成为了单纯重复模仿动作的机器人。然而“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作为情智幼儿园的情智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舞蹈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萌发孩子的美好情感,启迪孩子的智慧潜能。让孩子充分感受舞蹈所带来的美感与愉悦,丰富孩子的舞蹈语汇,增强孩子的舞蹈技能。在情智幼儿园的音乐教研活动中,我们对教师在幼儿园情智舞蹈活动中的应该运用的智慧进行了梳理:1、舞蹈标识的充分运用。对于队形变化、结伴规律复杂的
2、舞蹈,如果老师偷懒,想就用嘴巴来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舞蹈该怎么跳,那整个活动现场肯定会一团混乱,这会让懒老师反而感到非常累。勤快的老师会动脑筋,怎么才能让孩子明白队形的变化与结伴规律呢?我们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把队形变化和结伴规律外显,让孩子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老师才能“偷懒”。在大班舞蹈活动《花之舞》中,就有双圆圈双向穿梭的队形变化,也有幼儿结伴握手的动作。怎么让孩子理解内圈的孩子顺时针移动,外圈的孩子逆时针移动呢?怎么让孩子知道他该站内圈还是外圈呢?怎么让孩子知道该用哪只手来握手呢?这就需要老师大量运用舞蹈标识,让这些舞蹈规律外显。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就用红色的箭头在地上顺
3、时针贴成一个内圈,用粉红色的箭头在地上逆时针贴一个外圈,在站内圈的孩子右手上佩戴红色腕花,在站外圈的孩子右手上佩戴粉红色腕花。当老师说:“请红色的花儿站在红色箭头上,粉红色的花儿站在粉红色的箭头上,面向箭头所指的方向。”孩子们立刻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听一听这一段音乐,这段音乐一结束,你们就要向前移动一格箭头。”孩子们随着音乐移动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内圈顺时针旋转,外圈逆时针旋转的队形变化。当老师说:“花朋友,握握手。”的时候内外圈的孩子面对面站好,用戴着花的那只手来握手。不用老师更多的语言提示,孩子就掌握了舞蹈中的重难点,并学会了看舞蹈标识。2、先
4、加后减的教学原则。任何教学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在幼儿舞蹈活动中的循序渐进不仅仅体现在对动作的拆分组合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对幼儿舞蹈的提示与指示多少的调整上。通过教研,我们总结除了先加后减的教学原则。就是一个教师的提示与外界媒介的指示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的一个过程。让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与体会。如果要让孩子学会一拍一动两两相对拍手的动作,我们该怎么先加后减呢?第一步,不要音乐,通过老师嘴巴念密语“你好,朋友”来指示,说“你好”的时候自己拍自己的手,说“朋友”的时候,两个幼儿对拍。第二步,孩子念密语“你好,朋友”,老师加沙锤和铃鼓指示。老师摇沙锤的时候,幼儿
5、自己拍手,老师摇铃鼓的时候,相互对拍。第三步,孩子念密语,老师用沙锤和铃鼓指示,再加音乐练习。第四步,减去密语的指示,保留沙锤、铃鼓和音乐的指示。第五步,减去沙锤和铃鼓的指示只保留音乐指示,要求幼儿配合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在这个先加后减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习得了这个动作,并且节奏准确。这就给老师省了很多事,不用老师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和纠正,孩子学习起来也得心应手。在学习很多分解动作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遵循先加后减的原则。3、动静结合。可能大多数的老师都认为,舞蹈活动就是要让孩子动起来,动得越多就越好,课堂就越生动。但是作为一个人,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下,会感到疲惫,会感到烦躁,从而影
6、响舞蹈活动的教学。如果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静一静,也许会事半功倍。那么,静的时候做什么呢?静的时候就是孩子休息的时候,也是孩子构建舞蹈结构模型的时候。在小班律动活动《小马车》中,舞蹈音乐非常有规律,就是一个ABAB的不断重复,从而对应的动作就是小跑步和挥鞭动作的不断重复。在分段练习了小跑步和挥鞭动作后,怎么让孩子建构起整体的动作模型呢?这就得让孩子静下来,安静地欣赏音乐,老师再配合和音乐对应的动作图谱,让孩子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变化规律与模型——小跑步,挥鞭,小跑步,挥鞭,小跑步……孩子在欣赏与建模的同时,体力也得到了恢复,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接下来再动起来,就会有更加良好的整体效果
7、。4、形象生动的指示语与提问。在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可能会直接对孩子说,我们来学习什么舞蹈,来练习什么动作。这会让孩子没有“玩”的兴致,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压力。怎么来给孩子减压呢?这就要求老师的指示语和提问要非常的巧妙,让孩子置身于这个舞蹈中,让孩子在舞蹈中有主人翁的意识,让孩子知道,我不是舞蹈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是舞蹈的主导者,我就是舞蹈中的角色。在中班舞蹈《小孔雀》中,有一个踮脚走的重难点动作。孩子们总是跳着跳着就就把脚后跟放下来了。这时,老师就做出了指示语的调整:“孔雀宝宝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