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

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

ID:3744584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_第1页
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_第2页
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谭经涛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成育人目标。高效率的课堂,是“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且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师生互动,共同受益。高效课堂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课堂,是在有限的课堂里,让学生积累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激励的情感以及产生的学习期待达到效率的最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

2、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大胆尝试了适合自己教学的课堂模式,但学过、看过、试验过之后,我以为,我的教学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习惯中,还不能完全领会什么是“高效”,高效的做法怎样?结果如何?心里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问题一:多媒体运用过多,导致学生想象能力的匮乏。  如有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开课伊始,没有任何语言介绍或铺垫,就直接播放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带着突然的感觉看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只能极简单地说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几乎没有什么描述性的语言,更没有多少情感的流露。具有冲击力的视频有时确实

3、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波澜。但在播放之前,老师适当的激励与说明会让学生看得更积极、更深入,并能带着一定的思考来看,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我多处脱离开文本,分别以不同的视频出示(甚至有的文字也用视频代替),让学生看后说感受。殊不知,过早或过多的画面呈现,只是在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甚至变得眼花缭乱,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没有对全文读、悟之前,就直接呈现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这样就显得滑稽可笑,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没有做到顺学而导,学生的学习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文字是有

4、张力的,如果脱离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势必会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力更无从谈起。  我的想法:多媒体的应用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在解决重点、难点时需要帮助引导、说明,切不可一味追求画面的精彩、形式的多样,那样就显得喧宾夺主了。脱离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其弊端在于将文质兼美的祖国文字弃之不顾,堂而皇之的在“伪语文”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教者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潜心研读,通过朗读这一实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悟,读中生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切不可邯郸学步,忘了语文的本来面

5、目,让现代技术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问题二:我“主导”过多,导致学生本位的偏离。  我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就让学生齐读课题,紧接着一连串地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几次?”“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其他同学怎么说?”然后开始填空。学生在我的追问下,一个一个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表面上看起来很顺利,实则让人感到学生们答的很机械。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时,我又作如下问:  哪个词

6、让你注意到了?(生:衣衫褴褛)从这个词你看出什么?(生:很穷)怎么穷?……当时租界怎样呢?……接着老师把出示的语句中的“闯进”变成红色,问:从这个词看出什么?……  综观这一段的教学,我之所以这样问,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紧紧地“抓”在手上,致使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疲于应付,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至于思维能力的训练更是无从谈起。深层原因还是没有建立“学生本位”的意识,或者说这种意识很淡薄。 我的想法:充分相信学生,设计问题开放,才能解放学生;老师立足“主导”,适时点拨评价,才能解放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创建

7、高效课堂。  课堂永远是学生的,一切问题的设计都应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而不是一问一答,只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理解上,也不能步步为营地牵引,让学生寸步难行。老师应该大胆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空,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向纵深处引领,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才会彰显,课堂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生成。  问题三:分析过多,导致“语文味”的淡薄。  对文本分析过多,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通病,虽课改已有十年之久,老师们的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分析过多至少在我的身上

8、仍然存在。  我在教《鹿和狼的故事》时,虽然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架构起开放式的课堂,但在学习过程中,却走入了“分析过多”的泥潭。比如: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课文呢?”于是学生纷纷说用统计图、统计表、画食物链、找重点词等一些很好的方法。可接下来汇报过程中,我只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理解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