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42078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以“情”为景,渐入佳“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情”为景,渐入佳“境”——浅谈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提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堂要回归生活,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心理冲突、扩展学生信息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等几种方式。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生活中吸取营养,遵循情境创设规律,才能使数学课成为教而有方、学而有趣、用而有信的“活课”,以期达到“生活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教学满足生活”的目的。【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生
2、活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数学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式独幕化——无趣,理论传授空洞洞——无信,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听课昏沉沉——没劲。而要改变这一状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下面浅谈几点我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尝试。一、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实践(一)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
3、通过静听、静观、静练实现的。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设计一个活动、模拟一个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验、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数学学科的思维品质。笔者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曾模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二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三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
4、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由于此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在“返利”的情境中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二)设计生活难
5、题激发学生心理冲突贝雷恩(D·E·Berlyne3)认为观念的冲突是在经历到不一致、变化的学习情境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越大,越容易引起观念间的冲突,这种观念又进一步影响有机体的行为方向和程度。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诸如法与情、情与理等非常矛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能够激发心理冲突,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就能够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进学生观念上的冲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进一步思维的努力,生成新的知识。在引入对数计算一节内容提出下
6、面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对折五十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有的学生回答:“怕有几尺厚吧,”老师回答“差远了,你们尽量往多的地方想,”有学生回答“能有几丈吗?”老师回答“再大胆些”;有学生半信半疑地说:“总不能有几百米吧?”老师回答“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高过月球了.我们可以顺着这爬上月球见嫦娥和吴刚呢!”这时学生几乎没有一个相信这个结论,老师回答:“不相信就算算”.学生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地进行对数计算,算错了的学生自觉地找同位的同学纠正.学生在笑声表示了对这一方案的认同,在思维的激烈冲
7、突中学生也明确了动手实践远比空想更加重要。所以新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在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激烈的内心冲突却来源于一个恰当的生活化问题。(三)呈现生活现实扩展学生信息空间在以往的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延续了上百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再加上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学习时间紧张,对社会发生的事关注是很少。如果用简单的语言再现生活化的素材很难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的体验,也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如果借助于现
8、代化的教学媒体,使平面的“文本”素材呈现出生活的“立体”状态,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讲解正弦型曲线y=Asin(wx+φ)的图像变换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正弦型曲线y=Asin(wx+φ)的图像进行动态演示,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A、ω、φ,屏幕上随即显现相应的曲线,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看清同类曲线内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方向发展。课件、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