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ID:3742951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_第1页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_第2页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_第3页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_第4页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窗体顶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窗体底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呢?下面是我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一、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是

2、无穷的。我特别注重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让他们经常看到同学的良好行为,感受到同学的优秀品质,就会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效果非常好。我们班的A同学特别乖巧,课余时间她有时会出去游戏,有时会留在班级,帮着擦黑板,发本子等,或者看看课外书,教教成绩差一点的同学,我就把她当成了一个榜样,号召班里的小朋友向他学习。在我们班像这样的小榜样还很多,B、C等同学字写得特别漂亮,我就以她们为榜样,常常向同学们展示她们工整的作业;D、E等几个孩子特别爱劳动,中午的值日活动他们常常帮值日生打扫卫生,我就以他们为榜样,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F同学特别关心班集体,看到班

3、里扫帚跌倒了,她会主动弯腰捡起,脸盆里的水脏了,又会主动去换水……我以她为榜样,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她。 对孩子们的每一次良好行为,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其实不只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就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是一样,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热情高涨,激情猛增,下次再有同样的事情他会加倍努力,其他的学生也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自觉的向榜样看齐。就这样,好的想更好,差一些的想变好,于是“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形成了。所以,在我们班,写字好的多了,劳动好的多了,爱集体的多了,纪律也在一天天地变好……二、竞赛活动“加油,加油!”一阵阵助威声从我班传出。这不是拔河比赛,也不是在比赛跑,而

4、是我班正在进行的“我是自理小能手”的竞赛活动,通过穿衣服、系鞋带、戴红领巾、整理书包等各项比赛,我们评选出了十位“自理小能手”,他们的照片也被贴上了我们班的“明星榜”。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赛,竞赛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我在后面的中队角设置了“学习评比栏”、“我是劳动小能人”、“关心班级评比栏”等,只要学生稍有一点进步,我就会奖给他们一颗五角星。开展竞赛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儿歌力量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

5、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排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排起队来‘静’、‘齐’、‘快’。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

6、气连忙往后移”。如果想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就说“一二三”小朋友就会喊“静下来”;想要他们动作快,我就说“谁最快”,学生说“我最快”;想要规范他们的行为,我就说:“谁能像我这样做”,学生说“我能像你这样做”……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低年级的儿童特别乐于接受,而且容易产生群体影响的效应,就算有个别小学生想要溜号,也会被其他小朋友的回答声给拉回来。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四、言传身教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

7、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一)语言引导。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

8、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