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22643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内蒙访古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访古》教案翦伯赞一、教学目的:1.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引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视民族传统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节中的“赵长城”突出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第二节的“昭君青冢”。2.难点:史料和观点的统一。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作者翦伯赞(1898—1968年),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著述颇丰。解放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四人帮”覆灭后平反昭雪。本文是1961年翦伯赞
2、应邀访问内蒙古后写的。全文除引言外,共六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三部分。课文以寻访古迹所见所闻为线索,把自然环境、古迹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古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篇独具风格,富有特色的访古散文。二、解题:本文是翦伯赞同志写的一篇史论。1961年7月23日9月14日,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组成了一个有16位委员参加的学术代表团,由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同志率领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历时近两个月,行程15000里。访问结束后,以流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旅游记。发表在1961年12月13日
3、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周立波编选的《散文特写选》。这是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文章不是从一般游览的角度,而是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的。它以寻访古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7三、指导预习1.注音,释义。山麓(lù山脚下)苑囿(yòu养动物的园)青冢(zhǒng坟墓)绵亘(gèn空间上延续不断)塞外(sài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峪口(yù山谷)驿站(yì旧日传递文书中途休息的地方)步步为营(yíng营垒)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
4、乎:显然。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恩赐:原指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今指因怜悯而施舍。绵亘:接连不断。亘:gèn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沸腾:此处是不可遏制的意思。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lòu雕刻。遮断:遮盖阻断。款塞:叩塞门。款:叩。 2.散文知识的复习: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结合散文特点阅读本文时,提请同学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5、:(1)本文的“形散”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描述视野广阔,引证资料广博,文中有对古迹的寻访,对地理环境的考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介绍,对残存古迹的描述评论,不限一人一事,不拘一时一地。(2)本文“神不散”表现在哪里?明确: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传统友谊是全文的主旨。作者正是以此把全文所有的材料贯穿起来,使全文线索分明,中心突出。四、研习新课本文共两节:第一节,围绕着古长城为中心叙述的。顺序:7先写塞外风光,次写大青山地理形势,后写古代草木茂盛,禽兽繁多的情况,再写历史上大青山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陪笔。主笔:详尽介绍赵长城。第二节,围绕着阴山一
6、带的汉代城堡为中心叙写的。先概述古代城堡的情况,并援引文献资料印证,后具体记述两个古城遗址(塔布土拉罕和麻池乡的汉城遗址)进行评论这些都是陪笔。主笔:细写一个“永远不会废弃的”古迹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阅读“一段最古的长城”,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个层次?明确:这一部分共12段,题材中心是赵长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1、2段)写出关后的感受;第二个层次(3—7段)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各民族对此地的争夺;第三个层次(8—12段)写赵长城,赞颂武灵王。 2.对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二者
7、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三种理解:A、二者都是赵武灵王做的好事,所以一并称颂。B、采用“胡服骑射”打击了贵族官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因而修长城未挨骂。C、修长城是抵御敌人入侵的伟业,而“胡服骑射”是学习敌人的长处。在引导学生辨析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明确:A、不符合文意。文章中心显然不是为赵武灵王歌功颂德,作者也不是从加强对外防御的角度来肯定“胡服骑射”的。B、将二者理解成因果关系也不对。C、这种看法找到了两件事存在着的矛盾统一的内在联系,但仍未紧扣文意。作者对汉、胡之争并非仅仅作为敌对关系来谈,更主要的还是从民族关系这个角度来谈的,不能把11、12段从全文中割裂出
8、去。正确的理解是:修长城是一种战备手段,目的是抵御外族侵略,维护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