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

ID:37420581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_第1页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_第2页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_第3页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_第4页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小学如何渗透慈善文化教育同心县第五小学纪少良手机:13995434089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学校慈善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普及、弘扬与传承的各项活动,旨在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慈善品德,引导学生慈善行为,形成学校慈善文化教育体系。目前,在我国学校德育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慈善文化教育体系,学生成长体系中并无慈善文化培养体系。我国的慈善文化教育对于乡镇小学来说仍处在“做一个报告”、“开一个会议”不定

2、期、不系统、不规范的自发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充分反映出我国慈善文化教育的薄弱。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慈善文化教育培养体系,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必要的慈善文化知识的系统把握和慈善文化理念的养成。有悖于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迟滞我国德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我认为乡镇小学慈善文化教育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加强少年儿童慈善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少年儿童教育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少年儿童是未来从事慈善工作和慈善事业的主体。慈善教育一定要从少年儿童抓起。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心

3、的种子,要从小灌输爱的理念,要让他们从小受到“人心向善”的熏陶。要教育他们把献身慈善作为自身的追求。慈善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不仅是为了增加少年儿童的慈善文化知识、提升少年儿童个体的素质.也有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慈善事业的后备人才。乡镇小学慈善文化教育是以学前幼儿为起点,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慈善知识和慈善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文化普及的基本途径。乡镇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慈善品德;引导学生慈善行为,进而形成学校慈善文化氛围。因此,乡镇小学慈善文化教育具有启蒙性

4、、引导性、整体规划性功能。二、学校是少年儿童慈善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少年儿童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以及世界观形成的最佳和持续最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因此,乡镇小学应是少年儿童学习、获得系统慈善知识、接受慈善理念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慈善教育课程,让学生有系统、分阶段地了解慈善事业的意义、作用、宗旨、途径等慈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慈善工作的感性认识。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慈善的理念,营造慈善的新风;要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慈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学生慈善行为的可操作

5、性和有效途径,推动学校慈善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慈善的基础是爱心。慈善对施善者的要求是坚持利他原则、担当参与责任,对受善者的要求是感恩。只有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慈善行为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不断持续发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慈善氛围就会出现,全民慈善的局面就将形成。乡镇小学应根据慈善文化的内在要求来把握相关的教育内容。1、慈善知识。了解慈善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慈善观念,进而实施慈善行为。慈善知识可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概念性知识,比如什么是慈善、什么是救助,这些知识是理解慈善的最基本单元;二是行为性知识,比如,捐款

6、、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做义工、助人等.这些知识是慈善的行为表现;三是国家和社会的慈善法律、法规,以及有利于慈善的社会习俗、传统,这些知识是对慈善的规范、引导.告诉人们如何求助、如何救助他人、社会对慈善的弘扬办法:四是慈善文化的内在要求,即慈善主体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责任要求,即爱心、利他、感恩和参与。2、爱心培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个体对他人、对自己和对事物深厚真挚的感情。爱心是指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爱心教育以人性关怀为己任,以关怀取向为主导,建立新型道德关系,使每个人生活得完善、幸福、和谐、美好。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人

7、类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慈爱的基点。3、利他思想。利他思想是施善者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利他也体现了慈善的一个目的。利他行为特别是在青春期的表现尤其突出。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随着儿童社会化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利他行为的数量会因为下列行为的变化而增多:移情感受性增强,对事物判断能力的提高。社会规范认识的增长和内化,社会责任感和行为能力的增强.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教育者应该把握儿童利他行为的规律。适时给予他们恰当的知识教育、技能培养、精神鼓舞、活动体验等,促进儿童做出利他行为,表现慈善理念。4、慈

8、善实践。慈善实践教育是指教育学生认识作为普通公民参与慈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树立起助人就是助己的观念。告诉学生从事慈善救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他们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捐钱、捐物或付诸志愿服务行为,虽然学生也是弱势群体,无经济来源,但是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