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ID:1014089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_第1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_第2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_第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_第4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关键词: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94-0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而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更是深刻感到自己承担的传承

2、中华经典文化的社会责任。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先贤的经典、名言都是不可估量的文化宝藏。语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比其他学科任务更重。课文教学目标中思想感情和价值观既直指传统文化,所以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责无旁贷。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礼仪教育5文明礼仪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礼仪展示文明。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作为传统美德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华。古往今来许多杰出人物都很注重个人的礼仪,按礼行事,自觉做到“言必有防,行必有检”。不学会以礼待人,就无法立身故人

3、。我们今天提倡的礼仪,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它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礼仪传统,吸取了国外礼仪的精华,摒弃和革除了显示尊卑身份的跪拜等礼仪,并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思想,建立了平等的、互敬式的新型的礼仪体系。学习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以礼相待,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用良好的礼仪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礼仪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礼贤下士,谦恭待人,观者为之感动,侯朱二人为之动容。《送东阳马生序

4、》中宋濂穷冬远行入山向老师请教问题,立于门外雪野中,对老师的尊敬,对知识的向往表现在色恭礼至中。二、重视道德修养孔子教育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一切应该依礼而行。当然此“礼”在现代社会有新注释,是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子路行事粗豪,孔子责骂子路“野哉,由也5”。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论语》一文中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更提出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强调人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尤为重视尊老爱幼,善养浩然正气给人挺拔轩昂的印

5、象。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除了传承中华文化,拓展语文知识,他同时也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道德文化修养。因此,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穿插古今中外优良品德的故事及理论。对现代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会起到意料不到的作用。像《斑羚飞度》,《出师表》等文章,都涵盖了爱心,责任,修养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分析,多做,在潜移默化中,会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和假,恶,丑。那么,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频繁的见于诗文中在语文教材中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各诗文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6、乐而乐”;陆游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却闻泣泪满衣赏”等等很多。四、孝义也是经常出现的主题5“孝”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尊重。我国是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许多大思想家都论述这个问题。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孝”不仅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还应该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义”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有“舍生取义”的观点。今天我们提倡的“义”,简单的说就

7、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善待他人。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形象一直流传至今。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五、传统文化不但课堂渗透,还要引导学生感知,启发联想5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文底蕴。意象是生命感情的具体支撑点,表现的情绪因其共同的民族心理和精神特征,更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意象,逐渐养成学生对诗词意象细腻敏锐的文化感受,才能使学生在与诗人独特感情共鸣过程中真切体验到精神文化的美丽,心灵得到陶

8、冶,品性得到熏陶,重视拓展延伸阅读。和传统文化相比,课文内容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比较系统地介绍诗词艺术的基本知识,有关诗词欣赏的理论书籍供学生研究,对于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指导自编诗集或进行诗词创作,课内与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