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86776
大小:308.1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1
《《课件雪白的墙》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白的墙梁小斌7/25/20211作者梁小斌7/25/20212走近作者梁小斌,1954年生于合肥,山东荣成人。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诗歌。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为合肥制药厂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7/25/20213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诗。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
2、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诗人。7/25/20214雪白的墙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①②7/25/20215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③7/25/20216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④7/25/20217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它还站在地平线上,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爱洁白的墙。⑤7/25/20218永远地不会
3、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象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⑥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⑦7/25/20219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7/25/202110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明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除了可以用不用语气读,其每一句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第一句,侧重“我”,是“我”早晨去买蜡笔,是“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刷墙的叔叔是对“我”微笑,强调了小孩那种急于向妈妈分享发现的快乐与自豪感;第二句侧重“雪白”,眼前雪白的墙与记忆中肮脏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下文有多个“洁白”与之相呼应;第三句侧重
4、“看见”,此“看见”不仅仅是视力之所见,还有向往与憧憬的含蕴。7/25/20211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两首诗表达内容各有何侧重?7/25/202112《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两首诗表达内容各有何侧重?【明确】一个是表现“文革”中,对正在发生事件的真实再现;一个是“文革”后的回顾反思。7/25/202113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有何不同?7/25/202114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有何不同?【明确】1.《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的定格,表现疯狂的时代热潮下,个人的惶恐与无助;《雪》通过对“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反复咏叹,暗示内心的创伤,表达对明天的憧憬。7/25/
5、2021152.《这》以亲历者的口吻,将读者带到离别的第一现场,使诗歌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感染力;《雪》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倾诉内心的新奇感受,读来质朴自然却耐人寻味。7/25/202116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7/25/202117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明确】是。诗歌直接映射了文革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对于渴望幸福,逃离痛苦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关键点是要知道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同:二者都是墙。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
6、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7/25/202118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7/25/202119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明确】强烈的“伤痕”意识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7/25/2021
7、20“墙”因语境的压力而变形,上升为一种“私人象征”,语词固有的意义隐匿了,它刺激人们去寻找背后的象征性内涵。较好地处理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将“墙”与“粗暴的字”联系起来,整首诗的精神内核便豁然明朗了。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控制了诗歌的速度。语境的清晰和透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诗歌的情感态度,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孩子”的姿势进入诗歌的,比起那些采用意象撞击、叠加、时空错位、玄思的复杂诗歌背景的诗来,更具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而且这种“孩子”式的倾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