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近代报业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

ID:37382795

大小:993.31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2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_第1页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_第2页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_第3页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_第4页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旧中国的近代报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旧中国的近代报业第一节近代报业的产生第二节近代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第三节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第四节政党报刊的发展第一节近代报纸的产生一外报在华二国人办报第二节近代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一 戊戌变法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1梁启超与《时务报》2严复与《国闻报》3《知新报》、《湘报》甲午战败(189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变法维新思想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代表——维新派,在领导维新运动中重视报刊宣传工作。中国由第一批创办近代报刊的文人办报很快蜕变为政

2、治家办报,并且成为近代中国报纸发展的主流。创办《时务报》时代背景时务文体文体解放文风自由结构清晰情感充沛二辛亥革命与第二次办报高潮1清政府对出版控制的放松《大清印刷物专律》、《大清报律》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中国日报》、《民报》“苏报”案于右任与“竖三民”《大江报》《苏报》和“苏报案”关于《苏报》1896年创刊,原是“日商”报纸,由中国人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营业性质的小报,多刊载社会新闻及黄色新闻。1900年前后卖给罢免官员陈范(梦坡)。《苏报》对革命的宣传初期,业绩平平1902年,特设《学界风潮》

3、专栏1903年5月,22岁的章士钊被聘为主笔1903年6月,大力宣称邹容《革命军》1903年6月,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苏报案”始末1903年5月开始,清政府开始策划迫害。6月29日,派上海道台袁树勋和候补道俞明震指控《苏报》。6月29日下午,逮捕陈范,未果。6月29日上午,警探、巡捕多人到报馆捕人。逮捕账房程吉甫。6月30日,章太炎被捕。7月1日,邹容投案。“苏报案”始末7月6日,苏报登载了章太炎《狱中答新闻报记者》7月7日,租界当局查封《苏报》。清政府试图引渡章太炎、邹容回南京审判遭拒租界开庭审理此

4、案经过多次审理,1904年5月宣判。无理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案件意义这场官司历时10多个月,国内外新闻媒介进行了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清政府严惩革命党人的目的未能得逞,反而将其色厉内荏的面目再次暴露于天下。章太炎、邹容成为著名的革命英雄,他们的著作不胫而走。尤其是邹容的《革命军》一再翻印,累计110多万册,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革命宣传小册子。《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是互相衔接的,故人们称

5、它们为“竖三民”。《大江报》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何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两篇文章《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3改良派的报纸《清议报》《新民丛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论战的过程1901年—1905年论战开始1905—1907年论战高峰期1907—1911年论战延续期十年论战三大阶段1、1901年—1905年论战开始章太炎针对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积弱溯源论》,在《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这篇文章成为两派论战的第一篇开篇之作。1902年,广东《岭南报》中,保皇派就

6、革命派广州起义失败的事件加以嘲讽,《中国日报》立即进行了驳斥。1903年,孙中山在《檀山新报》上发表自己撰写的《驳保皇派》。拉开论战序幕。1905年,同盟会成立,革命派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民报》以严格的政党机关报形式出现。论战进入高潮时期。2、1905—1907年,论战高峰期主要论争的问题包括:(1)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要不要推翻满清政府统治(3)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制度(4)革命究竟会不会导致外敌入侵,中国大乱。3、1907—1911年,论战延续期这一时期的论战主要集中在保皇

7、派在新加坡办的《南洋总汇报》与汪精卫、胡汉民、陶成章等人办的《中兴日报》这两份报纸的论战上。以《中兴日报》因经济困难停刊而宣告结束。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在革命、保皇这个重大的问题上,革命派报刊占了主导地位,预示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2、推动了革命思想,系统理论的传播。3、为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4、队伍得到了极大锻炼,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宣传家。5、使革命党认识到论战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好办法。两派论战的意义三民国的建立与报刊新闻传播的勃兴1黄远

8、生2邵飘萍3癸丑报灾黄远生报刊活动1912年创办和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他还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经常为《东方杂志》、《论衡》和《国民公报》等报刊撰稿。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挚友林志钧在《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四年中所写的237篇文章,其中通讯167篇。该书于1919年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