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80899
大小:387.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心与形的纠缠_庄子心形论发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年1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an.2012第31卷第1期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Vol.31No.1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2.01.071心与形的纠缠:庄子心形论发微刘涛(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广州510182)摘要:心与形共同构成生命的现实存在,然而对人而言,心重于形,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心乃是不死的存在。基于形体对心灵的束缚以及心在生命本质的层面之于形体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庄子提倡弃形从
2、心、忘却形体的存在。心与形都同时兼有化与不化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关键词:庄子;心;形;道;化;真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01-0182-03[2]211《庄子·至乐》云:“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神。可见,形因心而有活力。联系到人而言,人因爱其[1]257形,形变而有生。”形体的变化导致了生命的诞生,由此心而兼及爱其形,爱心甚于爱形。《庄子·庚桑楚》又说:可见形体对于人生的重要。然而《庄子·达生》云:“养形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
3、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1]350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也。”心外驰而不返,与形体分离,这个人就呈现为鬼。[1]265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物是养形所必需的,但物未必一心外驰追逐名利之类而有所得,其实得到的是死亡。心神已定导致形之保养;形是生所必需的,但形未必一定导致生的经灭亡而还有形体存在,这就属于鬼之类。庄子将心存在与延续。这表明,形只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之否作为划定人鬼的界限和标志,可见心对于人来说是更为本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形之外尚有心。心与形共同
4、构成了生命质的存在。如果心神已经幻灭,则虽有形体,亦属于鬼,不复存在的充要条件。为人。更进一步,庄子提出了心神不死的思想。《庄子·大宗一、心重于形[1]104师》云:“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对此,庄子认为,形对于心来说是必要的存在。庄子曰:“执道方立天先生说:“‘心’即神。‘情’‘精’互通。话的意思是,[1]174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这里的“神全”可理人的精神可以变易住宅,而并不死亡。这是形灭神不灭的观[3]解为“心全”,只要形体得以保全,那么心神也就会跟着保点。”《庄
5、子·德充符》又有“心未尝死”之说,刘武解释说:全。形固然可以影响心,然而心不是完全被动地为形所困,“万物无不随化而尽,形体亦物也,故无不死。然形死而心不心亦可有自己的独立性。《庄子·则阳》曰:“其声销,其志随之俱死,所以谓之为常也。……庄子之道,不外于此[4]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矣”。形体属于物质,它必然受到物质世界的约束,从而[1]392俱,是陆沉者也。”“口”属于“形”,口虽言,然而心却并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然而心却是超越物质的存在,它可以摆未随之言,庄子把这种
6、状态称为“陆沉”,意味着形虽在世界脱形体等物质世界的限制,从而无生无死,不生不死,与道同之中,而心却可以沉潜于世界之外。这些,都说明了心相对体。于形的独立性。那么,既然心不死,它在形体归于寂灭之后又将归向何心与形共同构成生命的现实存在,然而在两者之间,庄处呢?个人形体之死,是否会影响整个物质世界的运行,是子认为:对人而言,心重于形,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庄否妨碍产生新的形体?新的形体又从何而来?这些问题,也子·德充符》中借孔子之口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丘也尝是庄子所思考的问题,并且他给出了自己的
7、解答。他说:“纷使于楚矣,适见豘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1]327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是人之所同知也。”人死之时,魂魄回归于道,而形体[1]79形者也。”小猪之所以在发觉其母死后惊慌而走,是因为消融于土。形体归于尘土,意味着个体之形的毁坏与瓦解;它们只能触碰到母亲的形体,而却感受不到驭使形体的精魂魄回归于天,意味着心神复返于道。这描述的是个体消亡收稿日期:2011-09-02作者简介:刘涛(
8、1982-),男,安徽霍邱人,讲师,哲学博士,从事中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82—的过程,至于个体的创生过程,庄子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索我于形骸之外”即是追求外貌与形体;庄子显然否定后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者而肯定前者。《庄子·秋水》云:“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1]324[1]242生。”这句话中有两个概念需先加以说明,即“精”与“精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也是主张超越形体的[1]148神”。《庄子·在宥》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