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

ID:37369280

大小:308.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2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_第1页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_第2页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_第3页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_第4页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汪锋0引言0.1本文所谓“小称”词缀指的是类似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儿”一类的成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小称”语义场。这一命名是从历时角度出发的,着重强调后缀“子、儿”等表小的初始功能,至于这一功能的演变,以及后来产生“小称”不能涵盖之意义的过程,正是本文要讨论的。为了方便,下文一概称之为“小称”词缀。0.2应山方言是笔者的母语。应山位于鄂东北同河南信阳地区交界处,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1990)中属于江淮官话区黄孝片,在《湖北方言概况》(1957)中划为楚语区,

2、《湖北方言调查报告》(赵元任,1948)中对应山方言音系也有描写。但尚未见到关于“小称”的描写,本文将对“小称”进行穷尽式描写,并探讨控制其演变的因素。1应山话“小称”词缀的格局1.1应山话“小称”词缀有以下四个:儿、娃儿、子、娃子。从词源的角度看,它们都含有“幼儿”义,具有表“小称”的语义基础,它们一起构成了应山话的“小称”词缀格局。1.2应山话中有儿化韵,没有自成音节的儿尾形式。同普通话一样,儿化韵有不同的功能和语源:“a)方位词‘里’,可以跟指示词合成地方词;b)‘日’(连用)以现在时间为准,

3、造成日子的名称;c)‘儿’,现在已经成了真正的指小词尾”(赵元任,1968)。本文关注的是c类儿化,它是“小称”词缀的音变形式。但在今天,这种儿化已经基本丧失表“同类物中小者”的功能,在许多应山人心目中,“儿化”就是把一个字念轻一点,不负担什么特殊含义。就语体色彩而言,“儿化”不用于正式、严肃的场合。可见,“儿化”目前只具有弱化的小称色彩。应山话的儿化规则如下:(“ê”表示舌尖后圆唇元音,下同)原韵母儿化韵例词A,AN[Ar]顶叉儿,陈巷儿iA,iAN[iAr]鸭鸭儿,样儿uA,uAN[uAr]画画

4、儿,框框儿ai,an[ar]盖儿,盘儿ian[iar]烟儿,尖儿uai,uan[uar]块儿,把碗儿êan[êar]圆儿,圈圈儿ï,o,oN,u[or]丝儿,纸儿,盒儿,空儿,姑儿i,io,ioN[ior]鸡鸡儿,小脚儿,王琼儿ê[êor]猪儿ε[¿r]自行车儿iε[i¿r]撇儿uε[u¿r]李国儿êε[ê¿r]月儿,缺缺儿*1998届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ei,en[er]对儿,盆儿in[ier]铃儿uei,uen[uer]藏柜儿,竹棍儿êen[êer]小云儿,梅军儿Au[Aur]包儿iAu[i

5、Aur]条儿¿u[¿ur]头儿i¿u[i¿ur]袖袖儿儿化在两种格式中有能产性,一种是“姓名(或排行)+儿”(最后一字儿化),多用于称呼未婚青年,但也用于中老年人。例如:李国儿、张燕儿、刘三儿。另一种是“NN儿”,只在逗小孩时才出现,其他环境不行。例如:桌桌儿、椅椅儿、狗狗儿、兔兔儿。名词都可进入这一格式。对于这两种有特殊语境限制的情况,下文讨论儿化时将不涉及。一般的形式X+儿,都是体词性的。下文(2.1.1)有穷尽性列举,此处不赘。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北京话中“玩儿”一类的非体词性儿化。应山话儿化词有

6、一个特殊的句法限制,单音节词的儿化形式不能出现于句首。“鱼儿买了”、“脸儿破了”是不允许出现的。但双音节的儿化词则不受此限制,例如:“竹棍儿断了”,“灯泡儿坏了”。1.3“娃儿”的语音应标作[uAr](因为声调对儿化不发生影响,故不标调,下同),在应山话中不能单说,只做后附成分,读作轻声。应山话中没有“娃”字的独用形式,本地人一般也不知道[uAr]为何物、应该怎么写,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字”来用,表示“同类物中小者”。“娃儿”没有能产性,但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X+娃儿”大都表示与人们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7、的事物,诸如家畜、家具、衣物之类。例如:狗娃儿、羊娃儿、桌娃儿、鞋娃儿。1.4“子”和“娃子”在应山话中都不能单说,而且都是轻声,分别记为[tsl]和[uA·tsl]。“子”的功用与普通话相差无几,“X+子”表泛指,如“兔子”既可指大兔子,也可指小兔儿。“子”与“娃子”的区分仅是前者分布广泛得多,凡可以加“娃子”的名词,几乎都可加“子”,(2.1.1)有详尽的比较,此处不赘。“娃子”常常用于表贬义的语境中,例如:死狗娃子、破裤娃子、烂椅娃子,但并不能据此认为贬义来自“娃子”这一后缀,因为格式本身中有

8、“死、破、烂”之类的贬义词,而且“子”同样可以进入,例如:死狗子、破裤子、烂椅子,而“子”是没有贬义色彩的。“娃子”在年轻人话语中不常见,在老年人中用的比较多,而“子”并无这一分别。1.5“儿、娃儿、子、娃子”构成了应山话小称词缀的格局,而在普通话中“子”与“儿”两个对立的成分即构成“小称”格局。从语言的经济原则来看,应山话的词缀格局中,并不是每个成分都是必需的,因而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实际话语也反映了这一点,粗略看来,本地人在语感上明显认为“娃儿”、“娃子”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