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演变规律

河道演变规律

ID:39206876

大小:28.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河道演变规律_第1页
河道演变规律_第2页
河道演变规律_第3页
河道演变规律_第4页
河道演变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道演变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流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河道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摘要:我国河流分布广泛,与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河道演变是河流动力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相关研究对于整治河道,航运,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河道演变基本概念入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各种不同天然河道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对河道整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河道演变;关键因素;演变规律引言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治河工程或其他工程后,受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更为显著。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要有成效地兴利除弊,必须采取整治措施。要有效地整治河流,

2、必须充分认识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各类河床特殊的演变规律。1.河道演变的基本概念河道演变系指在自然情况下或者在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河床影响水流结构,水流促使河床变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常处于运动和发展的状态之中。水流和床沙的相互作用是以泥沙运动为纽带的。在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淤积使河床升高;在另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冲刷,使河床降低。因此,河道演变的规律是以泥沙运动的规律为基础的。但是,自然河道的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往往不能直接从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得到充分解释。因此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对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进行探讨

3、,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河道演变的预测问题。河道演变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方面在时间应包括河道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空间上应包括河道所流经的河谷的各个部分;而狭义的方面只限于近代的、河道本身的变化。河道演变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是输沙的不平衡造成的河床变形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的输沙平衡是对时间或空间的平均情况而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的的输沙平衡,也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输沙平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河床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2.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影响河道演变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但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气象、地质、地理等方面。在研究这些因素最河道演变的影响时应该区别

4、两个问题。一个是河流形成的历史过程,另一个是河流目前的河道演变特性。就河流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其主要作用的动力因素有如下四种:地壳的构造作用、水流作用、冰川作用和风化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流作用,其他因素不能单独创造河道,它们只能在在河道形成过程中配合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对河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河道目前的演变特性而言,与河道的形成不同,完全取决于上述动力因素在现阶段的情况。由于冰川作用仅限于部分河流的河源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进行的异常缓慢,因此在研究河流目前的河道演变特性,可以只着眼于现阶段的水流作用,尤其是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对于任意具体河段,影响水

5、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四点:-5-河流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1)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情况;(2)河段的来沙量及其变化情况;(3)河段的河谷比降;(4)河段的河床地质情况。除此之外,植物复被及人类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各种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具体这些因素如何对河道演变产生影响,这里不再详述。3.不同地区河流的演变规律河流一般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区河流两大类型。对于较大的干流,山区河流多为河流的上游段,而平原河流多为河流的下游段,位于上下游之间的中游段则往往兼具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特性。对于较小的之流,其本身上游段、

6、中游段和下游段可能均位于山区,也可能均位于平原区。山区河流和平原区河流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的显著差异,其演变过程迥然不同,接下来将分别阐述。3.1山区河流演变规律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其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为水流在由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原始地形上不断切削过程。水流的切削作用,亦即侵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水流对组成河床的岩石的动力磨损作用,另一个是水流对岩石的化蚀作用。山区河流中的水流堆积作用或者完全不存在,或者极为微弱,除了部分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海平面的上升,或由气候变化造成的河床径流量的巨大缩减等,能在河段的一小部分形成少量的卵石堆积层外,一般不存在近代

7、的堆积层。由于山区的河流以下切为主,河谷断面往往为发育不全的V字形或U字形。两岸谷坡陡峻、坡面呈直线或曲线形,在岩层抗冲性能显著不同的条件下,也能形成被称为侵蚀阶地的阶梯形,谷底与谷坡之间常无明显界限。河面比较狭窄,中水河床和洪水河床之间无明显分界线,对于不存在卵石边滩的U形河谷,枯水河床和中水河床之间也无明显分界线。河床的宽深比一般都远较100为小,某些峡谷河段的宽深比往往仅为10~20,非峡谷河段宽深比多随水深增加而减小,而峡谷河段宽深比则随水深变化不大。山区河流的平面形态极为复杂,两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