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结`

初中物理总结`

ID:37358436

大小:1.2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22

初中物理总结`_第1页
初中物理总结`_第2页
初中物理总结`_第3页
初中物理总结`_第4页
初中物理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测量的初步知识核心知识1.知识体系2.重要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应熟练地掌握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知道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要求会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包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测量前的观察,测量资料的读取及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会用刻度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知道常用的特殊测量方法,(1)化曲为直的替代法,(2)测多量少的累计法,(3)辅助平移法.简单的运动1.知识归纳2.要点小结本章讲述的是运动的初等知识,重点内容是:(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速度

2、的概念.(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概念.(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习时应注意:(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的参照物是不同的(2)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速度是个常量.(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是针对某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而言的.(4)在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综合计算时,先应根据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景,注意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几个不同运动的组合问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过程要按课本中例题的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声现象声现象回声核心知识规则1:回声的产生  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人耳能将原声

3、与反射回来得声音分开,就听到了回声。规则2:回声的作用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下人声混在一起,虽听不到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音调响度和音色核心知识规则1:音调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规则2: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

4、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规则3:音色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

5、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规则4:一点注意    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间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核心知识规则1:噪音的概念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6、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规则2:噪音的危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规则3:噪音的控制 

7、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在声源处减弱。例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做个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来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例如,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者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核心知识规则1:发声体在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