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ID:37355410

大小: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2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_第1页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_第2页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_第3页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_第4页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甲型副伤寒126例临床及药敏分析【关键词】甲型副伤寒伤寒是临床常见疾病,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环境及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伤寒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伤寒,尤其是甲型副伤寒在我区仍有流行,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为更有效的对该病进行防治,本文就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6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药敏试验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26例。均经血培养确诊。男74例,女52例,年龄6~75岁,平均(30±7.25)岁,其中6~10岁10例(占7.

2、9%),10~20岁23例(占18.3%),20~30岁37例(占29.4%),30~40岁24例(占19.0%),40~60岁19例(占15.1%),60~80岁13例(10.3%)。病程最短5天,最长39天。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为多,7~10月份占84.9%(107/126)。  1.2临床表现5  发热126例(100.0%,体温均在39℃以上),头痛97例(77.0%),发热时明显;畏寒86例(68.3%),腹痛45例(35.7%),咳嗽37例(29.4%),乏力、纳差30例(23.8%),恶心、呕吐24例(19.0%),肝大24例(19.0%),脾大1

3、8例(14.3%),肺部闻及音13例(10.3%),相对缓脉14例(11.1%),便血4例(3.2%),玫瑰疹1例(0.8%)。  1.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WBC>10.0×109/L者26例(20.6%),<4.0×109/L者19例(15.1%),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嗜酸粒细胞计数:<0.05×109/L者71例(56.3%)。大便常规潜血:+/HP78例(61.9%),++/Hp13例(10.3%),+++/HP4例(3.2%)。肝功能、转氨酶升高63例(50.0%),胆红素升高16例(12.7%)。肾功能:尿素氮升高8例(6.3%),肌酐升高42例(

4、33.3%)。心肌酶谱升高13例(10.3%)。尿常规:尿白蛋白(+~+++)/HP36例(28.6%),尿潜血(+~+++)/HP8例(6.3%)。X线胸片: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34例(27.0%)。  1.4药敏分析5  所有分离的菌株均进行药敏分析,药敏率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氯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敏感率为0,见表1。  1.5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丁胺卡那霉素+喹诺酮类三联治疗。

5、平均退热时间(5+2.8)天;2例复发,经再治疗后痊愈出院。所有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异常者,给予相应保肝、保肾、营养心肌治疗,异常指标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者,治愈后复查X线胸片肺部病变均消失。表1126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株(略)  2讨论5  众所周知,发热,肝脾肿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是伤寒的五大临床特征,但本组病例显示,其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发热仍然是本组病例的主要症状占100%;但肝脾肿大,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所占比例不足20%,尤其是相对缓脉、玫瑰疹的出现率与文献报道相差较大[

6、1]。另外,如腹痛、头痛、咳嗽、咽痛等以往甲型副伤寒不常见的症状,现可能是伤寒早期的主要表现,更可能是伤寒就诊的首发表现;而且此类伤寒较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并加以鉴别。本组病例还显示,60岁以上感染者的比例占10.3%,比邹焰[2]报道比例明显增加,这也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从实验室检查分析,本组病例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比例为50.0%,肾功能损害为33.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为26.9%,肠出血和中毒性心肌炎占一定的比例,因此笔者认为并发症的增多及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甲型副伤寒新的临床特点,这与周建芳报

7、道的一致[3]。中毒性肝炎、急性肾功能不全、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均给予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热退1周后复查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笔者认为伤寒出现的并发症预后较好,这可能与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有关。本组病例的药敏试验显示,新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几乎无耐药株,也成为治疗伤寒杆菌的主要用药。而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伤寒的敏感度则分布不均;这与王毅的报道一致[4]。近几年才投入使用的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很高,而20世纪80年代已使用的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敏感率都很低,这可能与以往滥用上述药物而产生耐药菌株有关。本组资料还显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也存

8、在分布不均,丁胺卡那霉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