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课件

寄生虫学课件

ID:37341364

大小:20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22

寄生虫学课件_第1页
寄生虫学课件_第2页
寄生虫学课件_第3页
寄生虫学课件_第4页
寄生虫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生虫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各种问答及概念一,人体(医学)寄生虫学概念(名解):是研究和阐明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这些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原虫学:叶足虫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学: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棘头虫纲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二,寄生现象(名解):两种相伴生活的生物在间,一方受益(寄生虫)而另一方受害(宿主)。如蛔虫与人。(179)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名解):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179)四,感染期或感染阶段(名解):

2、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和繁殖的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180)五,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问答):(180)(1)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寄生人体肠道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线虫以及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等原虫。(2)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如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丝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

3、蠕虫。六,世代交替(名解):寄生虫生活史中交替进行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等。(P180)七、寄生虫的种类(问答):(180)寄生虫(名解):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其中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称为寄生虫。(1)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2)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3)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4)偶然寄生虫(5)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解):在正常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伏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大量增殖,并诱发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肺孢子虫、隐孢

4、子虫和弓形虫等。八,宿主的类别(问答):(181)宿主(名解):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1)中间宿主(名解):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终宿主(名解):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储存宿主(名解):也称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则这些动物为储存宿主,也称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名解):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而不能发育为成虫,可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

5、体内时,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19g九,寄生虫的代谢(名解)(182)寄生虫的代谢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糖。糖代谢大体分为同乳酸酵解和固定二氧化碳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和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合成代谢旺盛,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源于寄生环境,核酸的碱基来源依靠外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十,寄生虫病的特点(问答)(183)(1)无症状带虫者多见。带虫者(名解):由于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结果,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

6、称为带虫者。(2)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隐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弓形虫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因此,这类寄生虫又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3)慢性感染是寄生虫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比较轻,或者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寄生虫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时

7、间,宿主体内可出现修复性病变,这称为慢性感染。(4)多寄生现象较为常见。多寄生现象(名解):人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多寄生现象。(5)寄生虫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不容忽视。(6)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的判断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幼虫移行症(名解):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异位寄生(名解):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流

8、行病学上值得重视。十一,寄生虫感染后的免疫分为(问答):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250)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1)屏障作用(皮肤与粘膜的外屏障和由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构成的内屏障作用)(2)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3)体液作用(如补体、防御素等)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有: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1)消除性免疫(名解);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