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ID:37334379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学情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实用、有趣、高效,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一、象征性提问  象征性提问一般是向全体学生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注意,促使学生通过联想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学家?请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样,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课堂教学就会很自然地进入相应的教学情境。  二、随机性提问  随机性提问是问题

2、本身没有什么难度,或带有测试性,但由于某些原因学生却不愿意主动回答时教师被迫采用的一种提问方式。比如,对于背诵课文,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不会自告奋勇地主动请缨,这时教师就要指名某些学生背诵相应的段落。  三、选择性提问  选择性提问的问题往往是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怎么办类型”的问题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回答。四、故意性提问  故意性提问是一种于无疑处故意生疑的提问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主动释疑

3、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时要建立在教师故意出错的基础上。  五、竞争性提问  竞争性提问是在问题难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教师为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或更丰富而设计的一种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提问方式。比如,做仿句练习或修辞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或按座位,或依姓氏,或分男女,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最佳答案的评比中。这样,课堂教学便会在竞争中出现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同时学生也会在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趣味性提问趣味性提问是一种为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的提问方式,在练习较多的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我在课堂上

4、提问时就经常引进围棋术语:我说“天元”,学生便会一起寻找教室里最中间的同学回答问题;我说“金角银边草肚皮”,课堂上马上就会出现一场孰金孰草的问答比赛;我说“叫吃”,被周围三个已经回答过问题的同伴半包围的同学便会在大家的笑声中无奈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补充说明问题。中小学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活动因素之一是课堂提问,根据中学语文教研与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现提出优化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四个问题。一是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要力求新颖,教师要别具慧眼,善于设疑、引疑、解疑。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一题多问,也可以多题一问。只要

5、是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提问。举一反三,转换点拨,引导学生动脑分析、联想、迁移,以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否新颖,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来检验。二是难度。课堂提问的难度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为检验标准,应该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要使多数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认真思考能回答得出,或者“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学生的思维强度达到“最佳状态”。三是效度,亦称有效性。检验课堂提问的效度,在确保其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看其能否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问与答是否到达点子上或要害处。“一问三不知”或

6、“三答无一对”的课堂提问是无效度可言的,有50%以上的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基本回答正确,可认为此提问效度明显。四是密度。课堂提问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级升高,教师提问的密度应逐步降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的提问,保留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而学生提问的密度应逐步提高,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课堂提问要适量适度。问题过多过碎,容易导致烦琐;过大过小,形不成梯度;过难过深奥,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过简单,引不起认知冲突,激发不起学习兴趣。我们

7、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提问时在“度”的问题上多下工夫,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