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
2、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3、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
3、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B.察举取士C.独尊儒术D.士族兴起4、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受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B.理学对人性的压抑C.国家分裂,民
4、族融合D.散曲等艺术形式兴起5、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文化风格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王阳明的“心学”B.孟子的“仁政”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7
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
6、”,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9、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哲学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
7、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10、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者创作此画作意在表明(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B.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C.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1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
8、.“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1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B.神权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1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