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体味文化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

ID:37315830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1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_第1页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_第2页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_第3页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_第4页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文化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衢州二中 郑友民[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本文拟结合《文化生活》文本内容,立足平时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以彰显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保证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文化生活课程资源困惑与挑战:来自新增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经过高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模块教学的洗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

2、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但是,面对《文化生活》这一新增设的必修模块,却又让我们产生诸多困惑。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文化生活》这一新的模块内容给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带来了挑战,从而给教师的专业活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如何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看。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相比较而言,学生感觉“文化”离他们的“生活”有点遥远,内容比较抽象和理性,这给《文化生活》的学习带来了难度。最

3、后,从文本内容看。作为新开设的课程,《文化生活》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相互街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其他科目教学相互支持,但相比较而言,《文化生活》不像《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那么具有逻辑性,较多内容理论性强了点,生活味淡了点,体系结构难把握,使教学尺度难以把握,教学过程面临许多困惑。嬗变与突破:让《文化生活》更富“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把学生视为文化中的人,把课程真正当作一种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以熏陶学生的心灵,随着新课程观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呢?“经历是一种财富”,挖掘学生

4、身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让学生在第7页共7页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我在上《文化生活》课时,以专题式、案例式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打破书本框架体系,以期让《文化生活》更富“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重点开发了以下四个课程资源:一、南孔文化,香飘儒学校园从理论逻辑看,开发南孔文化课程资源,可以很好地街接《文化生活》整个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等内容。从生活逻辑看,依赖我校无“孔”不入,无处不“孔”

5、的校园氛围,结合南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将儒家文化与《文化生活》内容紧密结合:(一)以学校建筑物命名的征集为契机,参与儒学校园文化建设。这项活动在所教班级得到热烈响应。为此,同学们认真学习《论语》小册子,踊跃向学校投稿,掀起了学习儒家文化的高潮。在此基础上,继续追寻儒学文化的踪迹,如孔子塑像、儒学专栏橱窗、儒学大师语录、儒家思想标语、校园观赏石上的《论语》词句等,将儒学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的人文素养。(二)依托学校“南孔翰林院”专题学习网站,实现资源与文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由我校创建的“南孔翰林院”专题学习网站,是衢州对外宣传南孔文化的窗口,也为学生深入学习

6、和研究儒家文化创设一个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向老师在线发送消息或提问、提交作业、与老师共享文件包和网页,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资料、提出问题、回答提问、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实现网络资源与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三)参与祭孔大典,感受儒风习习。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全球华人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华文化的先哲。在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浙江衢州,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市师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2000多人,以当代人的方式,在衢州孔氏家庙内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以此为契机,我积极动员班级学生报名参加由叶霜副校长和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向阳老师策划的祭

7、孔大典学祭汇报演出,以我所教班级学生为班底的校园剧《送饭》,将《论语》中有关“孝”的思想融合到现代校园生活中,轻松幽默,扬褒抑贬,在中学生平常事件中阐释传统高尚情操。同时,班里部分学生还直接参加了在衢州孔氏家庙内举行的祭孔大典,虽然没有复古的场面,但是祭祀过程都尽显儒家之礼,学生在感受儒家之礼仪的同时,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二、北京奥运,传承中华文明《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追求快乐,发挥良好榜样作用的教育价值。而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同样表明要“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8、推动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这个角度,利用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