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10829
大小:53.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教学论文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调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主动性作者:侯平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要旨是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所谓教育,不仅是让孩子们意识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爱国,更是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
2、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新课标要求
3、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的要旨是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在课堂教育孩子呢,就拿《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中,第二单元第一小节我们的衣食之源来说,这一块主要是让孩子领会我们祖国的农业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沁水县东关小学的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他们见过土地,农业包围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在这课的教学中,我作为教师要多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他们的体会和感受。我只在课堂引领,不做干涉孩子们说话的自由。引领孩子们主动学习,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1.赞扬欣赏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
4、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
5、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2.认真倾听激趣法传统的课堂教学
6、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
7、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3.引导学习法所谓引导学习,就是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平等的语气,幽默的语言,引导孩子们探索学习。比如,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的,《锦绣中华在我心中》,先是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在课堂我们教师可以有意识模仿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使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可以带一两样中华美食,奖励表现好的孩子,并且引出小结4,《中华美食名扬天下》,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另外我们也要用ppt适当展示一些优秀的,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来做课堂引领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
8、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