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并序》教案

《琵琶行 并序》教案

ID:37306524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1

《琵琶行 并序》教案_第1页
《琵琶行 并序》教案_第2页
《琵琶行 并序》教案_第3页
《琵琶行 并序》教案_第4页
《琵琶行 并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琵琶行 并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第一节: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诗句与描写音乐的段落,培养理解、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第二节:引导学生分析后半部分,并总结全诗,培养整体理解、鉴赏全诗的能力。教学难点1、探讨诗中比喻美感的形成原因。(第一节)2、探讨本诗艺术感染力强的原因。(第二节)教学设想1、为了讲求课堂教学实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找出本诗中有哪些写得好的精彩诗句,并试析其表达作用。2、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但诗歌教学也要有感染力,因此由教者再现诗歌意境

2、,并使用配乐朗诵带来渲染气氛。教具准备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节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序;一、二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诗的花园。一进入这个花园,我们就会被那璀璨夺目的奇花异卉所吸引,就会被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所陶醉。我们已经领略了李白笔下的天姥山的神奇境界,也已经聆听了杜甫吟唱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动人旋律。今天,我们再欣赏唐代另一个现实主义流派的重要作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二、解题:“行”的含意;体裁;标题表明本诗内容与听琵琶曲有关。10三、讲读小序1、检查学生

3、翻译情况;2、订正。3、小序主要写了什么?作诗缘由。(小序扼要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4、小序中有没有透露出本诗的感情基调?如有,请说出是什么感情基调,哪个词语体现出来的。迁谪意。四、那么,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迁谪意”(遭贬之后的苦闷心情)的呢?下面学习正文。1、第一段。①齐读;解释(补充省略了的成分,调整打乱了的语序)。②本段分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什么?夜送客这一层中最能直接体现诗人的心情的词语是哪一个?惨。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渲染这种凄伤的情怀的?饮酒无乐,江浸月

4、(烘托)。试想,患难之交,即将远行,此等离愁,非同寻常;而夜晚送客,月色暗淡,霜叶衰草,秋风萧瑟,使得惜别之心,更添惆怅;饮酒话别,却又没有音乐助兴,这番愁绪又怎么排遣得出呢?分别时,只见眼前茫茫的江水中沉浸着一轮明月,我此时的哀愁不正象那茫茫的江水一样无边无际吗?这几句是叙事,而事中写情,又写景,而又缘情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下面是第二层,写诗人与客人正要分手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你能品味出这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吗?①结构上过渡与照应;②内容上既表现听者对音乐的心驰神往,又表现弹奏者技艺高超;③给

5、读者的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一段写送别时的情景,引出了琵琶声。2、第二段分两层。①先写诗人邀请弹琴者相见。师读“寻……面”。这一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为什么?·寻声暗问弹者谁?暗问,轻声问。为什么要“暗问”?体会一下。A、不愿破坏美好的音乐气氛;B、对弹琴者的尊重。·琵琶声停欲语迟。解释“欲语迟”。为什么“欲语迟”?因为问她的人是陌生人。(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身份与处境:原为歌女,现已从良;处境:一人在此,丈夫不在家)所以她不能,不敢,也不便立即答应。·千呼……半遮面。这两句写得非常精彩,我们读了以后,只觉满口余香,有说

6、不出的美感。这两句到底好在那里?请大家谈谈。(准确地、真实地、细腻地表现出了琵琶女的心理状态。)诗人之所以要“千呼万唤?”是因为渴望听到音乐。而琵琶女为什么“10千呼万唤始出来”?①因为身份、处境的关系,而犹豫不决,内心的矛盾斗争很激烈;②然而她终于过来了,为什么?盛情难却;知音难遇。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恐怕是很难遇到真正的知音的,而能获得知音,又是对一个演奏家最大的慰籍与鼓舞,所以她终于摆脱重重顾虑,登上了客人的船头。但是由于陌生,也许还含有自惭身世,不愿见人的因素,她不免有些拘束,甚至还夹杂着一点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

7、面”。这一句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句。它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准确地勾勒出歌女当时心理神态。歌女的头也许是低着的,身子也许是微微侧着的,腰也许是稍稍弯着的,裙带也许是随着江风飘拂着的,但作者这些都没有写,而只抓住其中一个最富有特征的,最传神的一个动作--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将琵琶女刻划得栩栩如生。②以上是第二段的第一层,写诗人邀请琵琶女过来相见。下面写琵琶女弹琵琶。⑴师读、译“转轴拨弦……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几句写出了琵琶声的什么特点?乐曲富有感情。体现感情的词语是诉、说。“弦弦掩抑声声思”的原因是什么?“平生不

8、得志”,“心中”有“无限事”。这里为下文的自叙身世埋下了伏笔。这六句写乐曲的感情,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迁谪意”有没有联系?是有的。不仅乐曲本身确实有情,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是诗人自己主观感受到的。⑵读、译“轻拢……《六幺》”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琵琶女的弹奏技能的?指法、内容。指法有多种,很熟练。内容是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