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练 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3、4、15、26、2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5、6、7、8、9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与防治10、11、12、13、14、27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6、17、18、19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1、22、23、28流域的综合开发24、25、2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55~357页) (2011杭州测试)图示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回答1~3题:1.该阴影地带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①湿润区 ②半湿润区 ③半
2、干旱区 ④干旱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该阴影地带属于( )①风蚀地貌和水蚀地貌的交错地带 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③我国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 ④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交错地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1.C 2.D 3.A 第1题,依据图中阴影地带所处位置可判断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第2题,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蚀作用为主,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
3、水蚀作用为主。第3题,黄土高原属农耕区,而内蒙古高原则是畜牧业区,阴影区为过渡地带。 (2011河北百校联盟)读“某两国家区域图”,回答4~5题:4.下列对两国家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B.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大洲,均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C.甲国濒临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D.乙国受暖流的影响强烈5.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国部分国土均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为了迅速获取被淹没地区的影像材料,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技术D.3D技术解析:4.D 5.A 第4题,甲国为西亚国家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相当
4、贫乏,濒临波斯湾;乙国为西欧国家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有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第5题,获取影像材料,主要借助遥感技术。 以色列政府强调“科技立国”,创造出沙漠中的农业奇迹,使农业走上了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面是以色列的一个莫沙夫(合作社)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第6~7题:6.A、B两农田其中一个发生了病虫害,通过乙把信息传输给甲,则甲系统做出分析判断后,准确对发病农田进行防治。在这个处理过程中,甲运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④北斗导航技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假如在我国,这种节水模式最适宜借鉴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南方地区
5、D.西北地区解析:6.B 7.D 本题组主要考查根据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第6题,通过材料和图可知,甲系统首先对乙传输的信息进行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用到的是地理信息技术;然后准确对发病农田进行防治,这个过程运用了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是对地物进行遥远的感知;而北斗导航技术是主要服务于我国的空间定位技术。第7题,以色列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因此这种节水模式最适宜借鉴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
6、波段。读图,回答8~9题:8.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9.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B.盛絮期棉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升高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解析:8.D 9.B 第8题,由图可知,棉花与其他作物在第4波段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区分。第9题,9月份棉花与其他作物在各波段的反射率差别大于6月份,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
7、段的反射率降低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叶面面积越大,反射率越大。 (2012吉林质检)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A.西南→东北B.西北→东南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11.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S1B.S2C.S3D.S4解析: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