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04309
大小:969.3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1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成果名称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完成人姓名陈卫王周平张灏周鹏向琪王立成果完成单位名称江南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类别代码0811推荐序号32030成果网址http://jw.jiangnan.edu.cn/jxcg/201402/推荐单位名称江苏省教育厅推荐时间2014年3月15日填表说明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2.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2、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1,研究生教育填2,其他填0。4.推荐序号由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1《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推荐单位代码及推荐限额指标》中各推荐单
3、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5.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6.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7.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一、成果简介获奖获奖授奖奖项名称时间等级部门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江苏省2013模式研究与实践:特等人民政府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食品学科排名第一2012国家级教育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国家级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
4、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国家级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国家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食品发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2009国家级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果“江南大学-光明乳业”、“江南大学-雨曾润集团”、“江南大学-海通集团”工程获2012国家级教育部实践教育中心3个:奖励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国家级教育部况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IFT2011国际级国际专业认证(美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2009国家级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5、《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2003-学》、《食品化学》:国家级教育部2009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导论》、2013《食为天,安为先》:国家级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国家级教育部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0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共青团国家级2010科技作品竞赛(包括一、二、三等)中央等2009赵伟、范大明:共青团国家级2011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中央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江苏省2012省级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教育厅《食品生物化学/Food江苏省201
6、0Biochemistry》:省级教育厅江苏省双语精品课程《微生物学(食品)》:江苏省2010省级江苏省精品课程教育厅食品发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2009省级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厅2007-冯骉、张灏、周惠明、夏文水江苏省省级2011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教育厅《以创新实践链式教育培养食品学科2013,13中国食品2013工程化人才的探索》(2)149-学会陈卫等,《中国食品学报》152成果起起始:2007年1月实践检验期:4年止完成:2009年12月时间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食品专
7、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制造业第一大产业,2013年产值达11万亿,从“十五”以来已连续十多年保持25%的增长率!食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食品专业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创新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抓手,体现在专业培养中就是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目前国内工科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科学、轻工程”的倾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不例外。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弱2化,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弱化,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脱节等,导致学生进入行业后动手能力、
8、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薄弱!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链式教育”为特征的、基于全面训练和提升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1-2-3-6”模式,即“1个目标、2个层面、3个要素、6项举措”。“1个目标”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2个层面”是要着力构建的支撑体系即“创新条件”和“创新氛围”;“3个要素”是指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