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6610
大小:1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盐津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盐津农业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盐津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位于滇东北北端,是乌蒙山脉向四川盆地倾斜的边缘地带,东与四川高县、筠连接壤,南与彝良毗邻,西与大关县、永善县相连,北与水富县、绥江县连界。夏季炎热,冬季偏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日照965.7小时,日照率22%;年平均降雨量1200mm,相对湿度81%;无霜期328天。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万亩,最低海拔330米,最高海拔2263米,相对高差1933米,山峦起伏,溪沟纵
2、横。全县辖6乡4镇87个村(居)委会,262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总户数9.58万户,其中农户7.8万户,总人口39.5万人,农业人口35.4万人。4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8.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3.2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 农村改革三十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迈出了三大步,一是实行了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取消了农四税,使农民负担得到减轻;三是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
3、改革,主要是改革乡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三项改革都已取得明显成效。我县与全国一样,在国家财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公共财政逐步覆盖到农村。一是取消农业四税,基本制止了各种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二是执行了国家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制度,即对农民的进行了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三是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四是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是建立农村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些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不仅极大限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县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农民实现了“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 一、盐津农业发展成效突出 改革三十年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较好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稳定发展。2009年,盐津粮食总产量达到11.7万吨,比1978年增加6万吨,增长70%。人均有
5、粮280公斤,比78年237公斤,增长18%。畜牧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肉蛋总产量达到3.3万吨,是1978年的7倍。农业总产值8.12万元,是1978年2826万元的27倍;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巩固,近30年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215万元,完成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坡改梯7.8万亩,中低改6.1万亩;排洪沟2.2万米;耕作道2.6万米,抗旱池窑2700口1.6万㎡立方米;排灌渠1.2万米。农业机械推广卓见成效,全县农机总
6、动力达4.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650万元;通过沼气池国债资金“一池三改”建设,完成沼气池4009口;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实施村内公益项目,累计筹资762.3万元,筹劳78.6万个;在6个乡镇10个点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项目,涉及农户587户人口2562人,完成建设工程总投资258.8万元的工程建设;三是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运用和高产创建的实施,农技措施进入到田间地块。农业部门加大各项农技措施的推广力度,全县推广两杂良种已达90.14万斤,其中水稻良种18.14万斤,玉米良种72万斤;推广地膜玉米10.5
7、万亩;大办科技示范样板,严格按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标准进行栽种,经实打验收,复合亩产为920.1公斤。四是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农业科技贡献率得以提高;五是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迈出了新步伐。 二、盐津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的产业,肩负着为人类生产食物、纤维以及其他工业原料的任务,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盐津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有许多农业发展的
8、优势,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形势,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县农业如何在挑战和机遇中求得持续稳步的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落后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受投资不足及农户分散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小型水库、堰塘、沟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年久失修和管理不善而老化、损坏甚至报废,造成农业抗灾能力较低。据了解,我县九十年代前建的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失修,不能满足农业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