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ID:37291213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1页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2页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3页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六盘水市十七中学王晓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被教师广泛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新课程课堂中,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对此,本文就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小组合作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1、小组合作中难恰当地把握“度”。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存在要么不合作,小组成员各自独立,自己坚持自己的观点,“两耳不闻组

2、内事”;要么不独立,遇到问题就寻求组内帮助,没有独立思考的前提,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总是“等、靠、要”,有的班级甚至出现一遇讨论就散,学生不能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看似讨论激烈,实则大声说话,甚至出现讨论时纪律难以保证。2、组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团队意识不强。有的小组没有真正组织好讨论,发言同学展示的多为本人观点,很少集中组内成员的意见。有的小组成员缺乏团队意识,不愿代表小组展示,谁都不愿主动表达小组观点,你推我,我推你,将发言看作是一种负担。3、学生将展示与倾听完全孤立。有的学生不愿展示、不懂倾听、甚至不愿倾听。无人倾听的课堂让发言学生更不愿展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难实现真学。二、小组合作过程

3、中教师关注的几点建议1、问题的设置。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置情境或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课堂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在问题设置过程中,首先要体现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及基础状况设置不同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不同层的问题,让问题的设置体现逻辑性、科学性。这样才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合作。一般而言,问题设置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思维逻辑,或对知识点的理解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问题设置过程中考虑

4、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或喜好,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再次,问题的设置还应体现实效性,问题的设置要为教学服务,不能为问题设置而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能体现设置的目的,最终达到设置的效果。简单的一问一答或无效提问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提不起学生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厌倦,这样的问题设置越多,学生的课堂负担越重,离教学目标越远。问题设置不在于多,关键在于精。教师每设置一个问题,就应考虑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估计会怎么看待该问题?学生的回答能否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始终将问题设置的实效性放在重要位置。2、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起着主导性作用的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

5、学生的参与度。小组是小组合作的载体,是小组成员共同的舞台,不是某个人的事,因此,在合作过程中,是学生在合作,但老师要关注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是否都参与?表现如何?从而观察分组是否合理?借机走进学生,尽可能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及兴趣爱好。从中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关注每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难点;同时要针对性地解决。否则,小组展示变成个人观点的展示,小组成员担心错误而不敢回答,小组不是合作的结果,大家也不愿参与小组活动。小组就会形同虚设。3、教师的评价、引导。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1)评价要及时: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有序,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6、简单而有力的评价是最好的赏识。对于不合理的表述,学生自学、互学中的疑惑,要及时指正。(2)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语言要渗透三维目标,潜意识中对学生价值观起着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会辨别,提高学生辨别能力。(3)教师的评价要尽可能使用学科语言,不能太生活化,要有对学科知识的归纳。既要赏识学生的亮点,又要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回归知识,理念联系实际。4、课堂总结。正如老师教学要有反思一样,反思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参与课堂要有总结,课堂总结能提高师生的教、学能力。师生总结要根据知识难易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尽可能让学生总结,这既是对本

7、节课知识的回顾,又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的一个梳理。还可通过总结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能力,如:可通过案例或材料,让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将课堂练习与总结融合;可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培养学学生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通过延展性问题的设置,既总结巩固本节课内容,又巧妙地布置预习;通过总结方式的多样化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关注时事、热点等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思品的“政治素养”,也是课堂思维的一种延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