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0646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作者:佳一教育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11/138:54:09 浏览次数:点击:15【字体:大中小】 一个教师,无论是年轻、中年还是老年,如果他(她)的教学水平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提升,那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教学反思。 教师不是缺少经验,每天上课就是在经历与体验着教与学,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一种经历。只有“经验+反思”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反思什么? 反思自己的教学,即自我反思,反思别人的教学,即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就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
2、析,探讨与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产生困惑,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形成对教学问题与现象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简而言之,反思什么,就是对自身的、或看到听到过关于别人的教学行为和由此折射或反映出来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一番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再简单地说,反思什么,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为什么说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有老师可能要说,我们天天上课,有什么好反思的?错误,人生最神圣的行为恰恰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眼下最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最最重要的事情。因此,
3、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上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最最重要的事情。 反思总得有个标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有千千万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提供“好课的标准”,仅供参考。 五条标准: △好课要有意义:即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落实。好课让学生记住了知识:老师旁征博引、幽默趣味、口吃清晰的讲解,使学生把知识怎么来的,怎么运用,“来龙去脉”吃透了,使学生终身难忘。好课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每当涉及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时,老师总是让学生先感知,先体验方法产生的过程,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学到方法,从来不会将方法硬生生地告诉学生,更不会让学生将方法又当作新的
4、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下次再遇到这种题目就是这样去做,会不会呀?”。好课让学生收获了思想:你的课堂总是让学生不断地开窍了,不断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老师的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积极乐观、诲人不倦的思想与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使他们若干年以后,可能什么知识都忘了,唯独老师给他(她)的某一句话语或某一次谈话等,让学生记住了一辈子,受益一辈子。 △好课要有效率:即面对全体学生还是面对少数学生。好课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效率就是学生的受益面大。 △好课要有生成性: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照教案预设的程序一丝不变地上课的情况较少,因为上课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往往
5、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与细节,教师要会机智地接过学生的答问或提问,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达到教学目标。 △好课是常态性的。好课不“做秀”,每一节课都这样做就非常了不起。 △好课不是没有缺点的。 要把课上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说课堂提问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不能假问题太多。如是不是?对不对?学生不经思考脱口而答的问题。还有所提问题是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只要阅读教材就可作答,可是又以是非题或选择题形式来提问,并采用男女比赛计分的办法来促进学生举手答问,结果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谁来回答问题而并非问题的本身等等,假问题太多。因此,所提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要恰到好处,
6、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使提问成为教师的讲授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契机。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回答所提问题,教师要经得住课堂上必要的沉默,只有活跃热闹的气氛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是不健康的课堂。三、要面对基础不一,各不相同的六七十个学生的大班额教学,要考虑所提问题该针对哪些人群。总之,要把握好提问的内容、方式、对象与时机等等。江苏后六中学“四定位”值得我们借鉴:一、新课要上好;二、备课、上课要照顾到中下游水平的学生,课堂提问时特别关注倒数10位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45分钟质量标准就是教会学生的多少,而不是教给学生的多少。 对照好课的标准,每个教师要对
7、自己的课堂表现有重点地开展反思。比如年轻的新手型教师,反思重点可能就应该以教学技能为主,以把握教材内容,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包括课堂语言的语音、语速,表达的准确性、清确性、启发性等,还包括板书、导入、提问、接问、讲解、演示等环节的技能。 合格或成熟型教师,反思重点可能就应该以教学策略、教学理念为主,重在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重在超越自已原有的封闭性的经验,重在探究教学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重在预测教学行为之后将产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本身。 怎么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