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80597
大小:5.08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1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变法与北宋的灭亡宋跪拜俑一、庆历新政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山东巨野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文学上,反对唐末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为后来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政治上,在真宗朝初年,就针对时弊,上疏要求“改辙更张,因时立法”。未被采纳。庆历新政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当过中央下、中级文官和开封、苏州等地知府,宋夏战争时曾任陕西边帅,使沿边防守有一定起色。他敢于“言朝政得失”,在士人中有较高声望。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庆历三年(
2、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推行新政。范仲淹上疏提出10个方面的改革方案,10条大部分为仁宗接受,先后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其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被迫罢相离朝,新政实行一年多而夭折。韩琦(1008~75)范仲淹(989~1052)富弼(1004~8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庆历五年初,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相继出朝,新政夭折。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
3、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著天下的重任。他们开始高唱华夷之防。又盛唱拥戴中央。他们重新抬出孔子儒学来矫正现实。他们用明白朴质的古文,来推翻当时的文体。他们因此辟佛老,尊儒学,尊六经。他们在政制上,几乎全体有一种革新的要求。他们进一步看不起唐代,而大呼三代上古。他们说唐代乱日多,治日少。他们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节谨度,而又带有一种宗教狂的意味,与唐代的士大夫恰恰走上相反的路径,而互相映照。因此他们虽则终于要发挥到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来,而他们的精神,要不失为含有一种哲理的或纯学术的意味。所以唐人在政治上表现的是“事功”,而他们则要把事功消融于学术里,说成一种
4、“义理”。“尊王”与“明道”,遂为他们当时学术之两骨干。《国史大纲》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钱穆先生(1895~1990)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危机却日益加剧,士大夫要求改革日益高涨。1058年(嘉祐三年)冬,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
5、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乡党”)选拔。他认为当时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而在于“理财未得其道”。理财应从增加社会财富入手。王安石把理财作为变法核心,和范仲淹等人的变法主张有所不同。这封万言书虽未被宋仁宗所采纳,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王安石上万言书王安石像1067年,18岁的宋神宗即位,他急于求治,决心变法。王安石变法(熙丰新法)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
6、、抑兼并、便趣农为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王安石手迹王安石的改革,是以富国强兵,扭转积贫积弱趋势为目的。1、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富国)2、军政方面的改革(强兵)3、教育和科举方面的改革(育才)均输法由东南发运使根据中央的需要,灵活调配东南六路漕运京师的各种物资,以减少重复、浪费。青苗法各地方政府每年分两次举行放款,听民户自愿借贷,借贷期限为半年,出息二分。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富国诸法募役法废除依照户等轮流充当职役的办法,改由政府出钱募人充役。原来有差役的人家所交纳的叫免役钱,获得免役特权的人家交纳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清查土地,使赋税负担与土地占有情况相符。市易法政府在开
7、封等城市设“市易物”,平价收购暂时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以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稳定物价。富国诸法强兵诸法将兵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出保丁接受军事训练并维持地方治安。保马法以民户代养官马。军器监兴办学校在京师和州、县广泛兴建学校。科举改革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三经新义》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