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79497
大小:209.5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1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专题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专题讲座教育科学学院郑利霞内容一、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功能三、教育目的四、学制五、教师与学生(重要)六、课程七、教学(重要)八、德育(重要)九、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十、课外活动一、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概念本质属性起源构成要素发展历程教育学发展概况教育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起源: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论”孟禄“心理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平等性;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古代社会:阶级性;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个别教学几个细节现代社会:大众化;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班级授课制20世纪后期: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学萌芽:孔子与《论语》《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内有“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论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柏拉图《理想国》创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老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
3、动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发展:凯洛夫的《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二、教育功能个体功能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个体功能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两种观点:内发论;外铄论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提出不同任务差异性:因材施教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稳定性与可变性:加强计划与灵活应对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
4、个体个性化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发展文化功能传承与保存文化文化选择与批判创新文化交流融合文化人口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概念层次结构功能确立依据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概述概念: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规定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功能:导向;调控;评价。确立依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2001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5、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智体美劳四、学制学制的概念我国学制欧美学制学制的概念: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我国学制: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我国现代学制始于清末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首次正式颁布但未实施的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首个正式实施的学制,仿日1922年,“壬戌学制”,仿美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稳
6、步发展高等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欧美学制:现代学制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型:Y型,前苏联五、教师与学生教师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威信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现代学生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的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角色(现代教师观)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示范者)学生的朋友研究者教
7、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示范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教师的威信:种类:权力威信与信服威信培养:教师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热爱尊重学生,诲人不倦;热爱教师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知识素质: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能力素质: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心理素质: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