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eposited porous

Electrodeposited porous

ID:37276295

大小:12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0

Electrodeposited porous_第1页
Electrodeposited porous_第2页
Electrodeposited porous_第3页
Electrodeposited porous_第4页
Electrodeposited porous_第5页
资源描述:

《Electrodeposited porou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lectrodepositedporous-microspheresLi–Sifilmsasnegativethium-ionbatteries[1]Li-SiAlloyasAnodeMaterialsforLithium-IonBatteries[2]NanosizedSi–Nialloyspreparedbyhydrogenplasma–metaliumbatteries[3]NanostructuredNiSithinfilmsasanewanodematerial[4]StudyonSi–Tialloydispersedinaglassymat

2、rixasan[5]Ti–Sinanocompositethinfilmanodesforlithiumionbatteries[6]Siliconandsilicon–coppercompositenanorodsfor[7]Cu–Sicore–shellnanowirearrayasahigh-performanceanodeforLi-ionbatteries[8]InvestigationofSi–M(M=Mo,Ti,orV)usingRF/DCmagnetronsputtering[9]Si/Gemulti-layerednegativefil

3、melectrodesusingmagnetronsputtering[10]silicon–germaniumanodesforLi-ionbatteriesusing[11]Si–Ge–Moanodecompositematerialspreparedbymagnetronsputteringfor[12]硅可与低活性或非活性的金属元素形成合金。例如,Si可与Mg、Cr、Mn、Fe、Ni、Sn、Co、Ca、Cu等金属元素形成合金[1]。硅合金(SiM)是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由硅与非嵌锂活性金属(如Co、Ni、Fe、Mn和Zr等)或与具有一定嵌

4、锂活性的金属(如Mg、Ca、Al和Sn等)组成。合金中的金属M可缓解材料体积膨胀产生的内应力,稳定合金结构,并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有些非插锂金属(如Cu、Ni)能与Si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MxSi,可形成以Si为活性物质,以惰性金属M为分散载体的复合粉体材料,而有些金属间化合物MxSi还同时具有嵌锂性能。硅与金属复合形成合金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金属(如Ni、Ti)或惰性物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不具有嵌脱锂活性,纯粹起支撑结构作用;二是金属(如金属Al、Sn、Mg)或惰性物质本身具有嵌脱锂活性,但与硅的电位不同,因此它们的复合将使材料的体积膨胀发生在不同电位下

5、,缓解由此产生的内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些非插锂金属(如Mn、Ag)不能与Si化合,但在复合物中能有效地缓解体积膨胀,抑制Si颗粒的团聚。插锂金属(如Al、Sn等)本身具有与锂结合成化合物的能力,其作用是利用两种活性物质Si与M(插锂金属)的嵌锂电位不同,使材料在不同电位下分步进行体积膨胀来缓解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9]。硅-金属合金的改性主要为多元掺杂。在密封高温反应器中生成的Li-Al-Si三元合金由LiAlSi、Li5AlSi2、Li9AlSi3三种化合物组成。其中,由于具有类似金属的电导率,同时Al/Si的无定形骨架有利于原子的

6、混合和锂离子在空位的迁移,Li9AlSi3的电化学性能最好,比容量达到1040mAh/g,约为石墨的三倍[15]。LiuW.R.等[16]为了增加粒子内部的孔隙数量来提高电化学性能,制备了多孔的NiSi/Si混合物。在充放电过程中,粒子内部的孔隙缓冲了Si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膨胀,提高了循环性能。虽然单一的活性掺杂或惰性掺杂能部分抑制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但具有较大比表面能的硅-金属微粒容易发生团聚,团聚后的微粒与基体的电化学接触较差。为解决此问题,WangK.等[8]利用反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SiCu/C复合物,1000℃裂解后生成Cu3Si和

7、Si。所得复合物2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率达94%,大于Si/C复合物(75%)。主要原因是Cu3Si的电导率(2×104S/cm)远远大于纯硅(10-5S/cm),并对Si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有缓冲作用。此外,SukeunYoon[17]通过机械球磨Si、Zn和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制备了Si-Zn/C复合物,EPMA(electronprobeX-raymicroanalyses)表明,Si与Zn粒子黏结在一起并被石墨包围。这种“囊状”结构可以与集流体更好地电接触,有效缓冲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4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初始容量的91

8、%。循环性能的提高归因于Si-Zn-石墨的界面部分形成Li2ZnSi,Zn和石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