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生态

透视课堂生态

ID:37268280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透视课堂生态_第1页
透视课堂生态_第2页
透视课堂生态_第3页
资源描述:

《透视课堂生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课堂生态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汪霞  1.教师与学生:从霸权、控制到多元、共生。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处在一个与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课堂教学角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却常常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学生则理所当然地居于被主宰、被控制的地位,无奈地成为教师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对象。角色的错位打断了课堂里正常和自然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并形成了一套强化和惩罚体系。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变得荒谬、异化。教育者

2、必须明白,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学生又都是独特的,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周围的世界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解读。课堂中谁也不能代替谁或取代谁。正是这种丰富和独特组成了整体和力量。师生是一个共同的学习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承担团队发展的责任,并为此付出自己的独特技能与力量。  2.课堂教学内容:从既定、割裂到开放、整体。课堂教学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这无可非议,今天的素质教育也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职能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知识。首先,不能把知识完全客观化。知识并不仅仅与外部现实有关,更为

3、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自我知识,强调理解和解放。课堂教学的客观化模式削弱了学生联想、反思和创新的可能性。其次,不能过度地窄化知识的内涵。知识基本被局限于书本上的基础文化知识,甚至是应试的知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最后,不能盲目地将知识孤立化。教育中除了知识外,还必须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生态知识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是开放性。开放性意味着生产性、诠释的多层性以及意义世界的多样性。生态知识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即知识间、知识与知识背景间、认识者与认识对象间等存在着广泛的关联。  3.课程教学方

4、法:从机械、灌输到有机、参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使学生们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新、求异的思想和能力。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机械性不仅湮灭了教与学过程的生命活力,而且也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异化了教育的意义。在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这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主宰与控制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相互激发。  4.课堂教学环境:从过度、封闭到适

5、度、开放。课堂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保持平衡和富有活力,与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班级规模密切相关。班级规模越大,班级密度就越大,则空间越拥挤,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适度的小班教学改善的不仅是课堂的环境生态,更是课堂的教育生态。课堂组织的不同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课堂观、学习观、学生观,暗含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师所期待的交往方式。课堂组织的生态模式则立足于生态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突破封闭的“秧田型”组织,通过面对面甚至头靠头、手拉手、开放师生思想、方法、言语乃至体态,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理和空间隔阂,增加交往活

6、动,融洽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编辑点评:上个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生态学原理的影响逐步扩大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一门新的学科分支——教育生态学,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中小学都在研究、探索如何建设生态校园、生态课堂。确实,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反思我们的校园和课堂,存在着太多不和谐的音符。例如,在工具理性主义的支配下,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又如,在权威主义倾向的支配下,往往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而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7、;再如,在精英主义的支配下,过度强调选拔,使一大批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由此产生了培养目标单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教学方法死板、教学评价僵硬等等诸多的教育问题。显然,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而新课程的实施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向大家推荐此文,希望能为广大中小学建设生态校园、生态课堂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