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43675
大小:807.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21
《透视课堂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课堂教学反思实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合肥学院教育系分析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观察发现它们一味地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没有蜜蜂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之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知道另外想办
2、法,甚至不惜向后看,终于在瓶口处找到了出路,完成了自救。合肥学院教育系启示要积累经验不断反思和更新经验(更重要)合肥学院教育系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想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这说明:只有经验,不反思,不与时俱进,不创新,质量就不高了。如何搞垮一个企业?合肥学院教育系反思——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地积累提高。苏格拉底: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反思是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合肥学院教育系一、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合肥学院教育系(一)反思是教师职业特点的要
3、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是一种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合肥学院教育系(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美国明尼芬达州罗斯福高中主张的教师成熟——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波斯纳)“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
4、不远;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合肥学院教育系(三)反思有利于更正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结构实践性知识具有内隐性反思有助于隐性的实践知识显性化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合肥学院教育系经验自发随意理论自觉有意教学行为(四)反思是教师知行统一的桥梁反思合肥学院教育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结合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是有机的整体合肥学院教育系二、课堂教学反思的误区合肥学院教育系(一)假思案例:某教师每天7:00上班,下午5:00回家,6:30辅导孩子、做家务,直到9:00才有属于自己
5、的时间。这时还要写教学反思日记,因为学校规定每节课必有反思在后。她硬着头皮上网去抄一些人云亦云的话语,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合肥学院教育系分析:教师对反思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任务层面,而不视其为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形似神散”的“假反思”有反思之名却无反思之实,不仅无法准确查找教学瑕疵,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而且会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磨灭教师的激情和灵感。教学反思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才不会视其为额外的负担而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合肥学院教育系(二)浅思案例:“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生成环节”、
6、“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多维互动交流”,这些新课改中出现的新词,频率非常高地出现在教师的反思日记上,(如“这不正符合了新课改的某理念吗?”“这不正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吗?”等)。课改新名词成了教学反思的标签。合肥学院教育系分析:用较空泛的教育理论解释教学事件,用教育学或新程理念以及新名词给教学事件贴标签,是反思中的“浅思”。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认识的模糊性,反思实践只能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质的飞跃。合肥学院教育系(三)定思案例:某教师一学期上交的15篇反思中,均为课堂事件回顾加几句经验性总结的回溯式反思,而且关注的视角
7、比较单一,都是从教师自身出发,关注自身的感受,没有涉及同事、学生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合肥学院教育系分析:原因是教师习惯性思维——定势思维的阻碍。特别是有了一定经验的教师能熟练地利用已有的经验掌握教学的方法,常常不假思索,近乎本能地做出决策与行动,这样就易忽视情境的特殊性;也易视野狭窄,思维刻板僵化,看问题片面化,不能构建新的思路,不能产生新的想法,难以吸收新的知识,难以适应各异的教学情境,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需要。这种定势思维对教学反思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使教师为经验主义所左右,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性地思考问题,缺乏创新和思考,孤芳自赏,最终使教学
8、走向闭塞,缺少生机和活力。合肥学院教育系(四)误思案例:一位优秀教师,只因按照国家规定减轻孩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