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

ID:37260166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_第1页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_第2页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_第3页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立新听评课记录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评课记录表记录者:杨立新任课教师苗硕年级高二听课日期2017年6月15日下午第2节教学内容管鲍之交课型新授课听课记录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由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导入“管鲍之交”来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其中,导语中三个例子的表述和课件同步展示)二、展示目标,突出重点1、掌握“合”“匡”“游”“多”等实词、“以”“而”“之”“于”等虚词及“穷困”“死”“羞”“耻”“下”等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3、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三、阅读材料,了解背景1、课文选自《

2、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2、管鲍之交的相关内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

3、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学生课下看,课上略过)四、阅读文本,检查基础1、学生自主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3、检查本课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前把本课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设计在课件中,提问学生,检查掌握情况。五、走进文本,分析内容1、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笔墨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这是本传的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概括一下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2、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六、学以致用

4、1、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2、结合你的理解,你想对管仲或鲍叔牙说些什么?七、发微探幽1、有人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2、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3、参考下列材料,进一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管仲仇也,鲍叔荐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赎之,迁盖自伤其弗遇也。”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 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

5、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八、回顾本课,布置作业1、回顾本课的授课重点。2、布置作业上联:相桓公一匡天下   下联:上联:识贤荐贤让贤     下联:评课1、苗硕老师的课体现了大语文观,大教育观,大德育观。既有新参加工作老师的朝气,又有新时期语文老师应有的大视野,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很好!2、真正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3、、公开课的痕迹还是有点重。注:若表格不够,请自行添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