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ID:37255941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1页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2页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3页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4页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再改 吴育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号:B——003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征文类别:教学设计类标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姓  名:吴育林单  位:老河口市第三中学通信地址: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联系电话:15971081508电子邮件:935218006@qq.com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老河口第三中学:吴育林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研究的是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简单应用,垂径定理既是前面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垂直于弦的直径”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在整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

2、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①.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②掌握垂径定理③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问题。;④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起点: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之间存

3、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对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基本能力:学生在小学学习“圆的认识”和“轴对称图形”时,已经对圆的轴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但对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理解不足。知识点学习目标分析:1感知: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方法。2理解:①学生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②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猜想进行证明,并通过观察定理的变式图形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③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

4、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3应用:①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对垂径定理有更进一步认识,并掌握有关计算、证明等方面的简单应用。: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已有的知识,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与垂径定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通过学生动手做“找圆心”的游戏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整个折叠过程。板书设计: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一、圆的对称性:圆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不变性.二、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

5、的两条弧。1、已知:(1)CD过圆心(2)CD⊥AB于M则:(a)AM=BM(b)AD=BD(c)AC=BC(过程见课件)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已知(1)CD过圆心(2)AM=BM(AB不是直径)则(a)CD⊥AB于M(b)AD=BD(c)AC=BC(过程见课件)2垂径定理的应用:(1)解决有关弦、弧、半径等问题的计算、证明(和作图)(2)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拱桥等)——强化应用意识。(3)常用的辅助线:(1)作半径;(2)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4)常用解法:(1)勾股定理;(2)解直角三角形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播放题组,小组合

6、作,学生代表展示过程。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式: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类比启发式: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引导探究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垂径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流程设计:――――――――――  ―――――――――――   ―――――――――――一情境导入,激疑引趣→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   课件演示:圆的对称性  经历实验—观察—猜想—证明↓(感性认识) 垂

7、径定理(理性认识)―――――――――――――――        ――――――――――――――五巩固练习化疑解难←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尾呼应渗透“特殊”到一般”思想方法 ---------------------------←      ―― ------------------------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疑引趣介绍和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设计意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