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

ID:37255907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0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_第1页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_第2页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_第3页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_第4页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同样的话题,别样的精彩——相同主题“螺旋上升”教学例谈【内容摘要】品德学科“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对此的认识和实践都较薄弱。本文从一组教学案例引出此现象,进行归因探究,并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教学有度,真正实现“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关键词】相同主题螺旋上升《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螺旋上升”指的是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主题思想

2、是不断发展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个元素都是螺旋状态上升发展的。学生的成长是各种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各种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也是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入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而且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然而,在教学中,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品德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一、来自教学一线的困惑(一)同一首歌引发的思考“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

3、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爱就是感谢,不计任何代价。爱就是珍惜时光和年华。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这是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曲——《让爱住我家》,每次听到它,心头便会涌起一股淡淡的幸福。这首曾让我百听不厌的歌在某一次品德课堂观摩活动中不止一次地响起——先是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亲亲热热一家人》课始,《让爱住我家》旋律飘扬,氛围不错。接着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4、《家人关爱我成长》中,教师也用此歌作为开场,感觉也还搭调。后来,听到四年级的《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教师同样选择了这首歌为本课开场曲,当时,听课的老师们都笑了。可能大家笑的是执教老师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吧?在我看来,这相同的选择的背后,正是缘于相同的、但呈螺旋上升的教学主题——“我与家庭”。然而,同一首歌,就能恰当地表达同一个主题吗?(二)说课语塞引发的思考一次听了一堂六年级的《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师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与学生共同交流这些节日的缘起、风俗、人们的活动、个人的感受等。课堂气氛还是挺热闹的,教

5、师上完课后感觉也不错。在说课时,我问老师:“你认为今天这堂课与《节日大观》的最大区别在哪里?”“什么节日大观?”“四下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呀?同样讲节日,你想特别表达的是什么?”“啊?四年级已经上过啦?我不知道……”其实,《节日大观》是放眼世界的一个窗口,单元主题为“共同生活的世界”,同样讲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侧重于了解独特的节日活动,分享节日的快乐,更涉及到了一些诸如“世界环境日”等现代节日的设置及意义的了解,严格来说,“没有上过”。因为六年级的《民风、民俗大观园》应该从节日切入,侧重于了解民风、民俗,以及对其背后

6、深厚文化底蕴的感悟,而不是对传统节日面面俱到地介绍,喋喋不休地评述。也许是我的问题过于苛刻了,但是,品德学科同一教学内容螺旋上升的设计,在教师心中有“数”吗?(三)“家谱”引发的思考在教学五年级《家庭万花筒》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编写三代以上的家谱,预设以此比较直观地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但是,学生回到课堂后展示出来的所谓“家谱”却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明显错误,闹出了不少笑话——爷爷的父亲叫祖父的(应该是曾祖父),爸爸的兄弟叫舅舅(应该是叔伯),更有外婆和爷爷生下了妈妈……看着让人啼笑皆非的“家谱”,我只能耐着性子

7、,以自己为例,把家庭四代家谱如何制作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记得在三年级就有《我来画棵家庭树》一课,专门以绘制“家庭树”为载体,设定了“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的目标,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发展。事实上,三年级教材中这棵“家庭树”就是最简单的家谱了。可是,到了五年级,学生还没有掌握简单家谱的制定方法,这就为进一步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设置了障碍。那么,在学生三年级刚接触这一教学主题时,教师是否明确并落实了“家谱”绘制的教学目标呢?这引起了我又一个思考——面对螺旋上升的同一主题,教师在不同年级教学中把握有“度”吗?这些来自教

8、学一线的思考,渐渐汇集成一个疑问——相同教学主题在不同年级教学中如何比较科学、恰当地呈现“螺旋上升”?二、现象归因教学中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点。(一)鼠目寸光,心中无数。这样说也许对教师并不公平,因为新改以来,我们的品德教师基本都是以语数教学为主、兼任品德学科的姿态出现的,他们的新课程学习、教学任务繁重,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