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ID:37250363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_第1页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_第2页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_第3页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_第4页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浅谈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评价体系宁波新芝小学朱竞学业评价是指收集相关学生学业方面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并提出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学业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实际上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学业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学业评价是学校教育的动力和源泉,让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2、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特别在小学,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以等级制的推行而结束了沿袭已久的百分制时代,这对发展儿童的语文学习潜能、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以及引领语文课程走向开放等三个领域里发生了积极的意义。然而,这些探索大多都是浅层的、微观的、零散的尝试,回望小学语文等级制学业评价所走过来的路程,这一评价所起的作用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没有对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面临异化的端迹,而且越来越暴露出一些值得思考与商讨的问题。首先,在不同的群体中滋生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学业评价方式被过度地窄化:学业评价被窄化成考试,考试被

3、窄化成笔试,笔试被窄化成客观性测验。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当前学业评价方式的最大误区。其次,在执行等级制评价的过程也开始出现了“一张语文试卷,两种评价并存”的现象,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上述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不相符的。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新理念主导下的学业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而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就是基础教育

4、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现行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需要期待新的破冰。一、实行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评“教”向评“学”转变。1、实行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业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学校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主张学业评价是双向的。确立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的评价主体。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加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

5、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2、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

6、,要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二、选择学业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突出评价的灵活性。小学语文评价在方式上可以尝试多元与灵活。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求适合语文学习活动和属于儿

7、童语文学习本身的评价体系,则在现行的以等级制为主的学业评价框架下,小学语文无疑需要期待“多元评价”的图景。如果试图用等级制完全替代百分制,似乎这样就可以减缓学生的焦虑,就可以使学生高兴一点,其实是无甚道理的,这就好像我今天丢了一枝铅笔与丢了一个手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测量是与教学是同步反映的,只要有教与学,就一定会对懂与不懂、对与错、教得好与不好及其程度进行测量。只是在什么场合,怎么用测量;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来测量,却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把复杂的语文课程现象与极为感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简单化为数字化,则它不仅丢失了许多非量化的重要信息,而且还会

8、歪曲语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