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9489
大小:2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0
《以新境界电子论的模型诠释天帝教的修炼功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發表人:謝長倭(緒投)成功大學電機博士InterdisciplinaryMRI/MRSLab, Dept.ofElectricalEngineeringNationalTaiwanUniversity摘要《新境界》一書出版於民國31年,為天帝教教義。維生首席幾年前接受光華雜誌專訪時,談到新境界對宇宙觀的詮釋,主要是認為新境界所談的是根源於中華文化的氣化宇宙思想!而天帝教的宗教思想與活動皆是本於這樣的理論架構。根據這樣的基礎,本文主要目的也就是以新境界中「電
2、子論」的理論詮釋這宗教裡面宗教修行功夫。本文先從氣論的哲學思考談起,參考了近代粒子物理學者對氣論與場論的探討,認識了氣論的特質。並且採用電子學的模型,配合天帝教經典《新境界》與《天人親和真經》的說法,重新詮釋了氣功療理、靜心靜坐、祈禱等宗教活動與氣化思想的關係。此文謹獻予新境界一書作者。167‧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167‧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謝長倭前言《新境界》一書出版於民國31年,為天帝教教義。維生首席幾年前接受光華雜誌專訪時談到新境界對宇宙觀的詮釋!主
3、要是認為新境界所談的是根源於中華文化的氣化宇宙思想!而天帝教的宗教思想與活動皆是本於這樣的理論架構。根據這樣的基礎,本文主要目的也就是以新境界中「電子論」的理論詮釋這宗教裡面宗教修行功夫。本文先從氣論的哲學思考談起,參考了近代粒子物理學者對氣論與場論的探討,認識了氣論的特質。並且採用電子學的模型,配合天帝教經典《新境界》與《天人親和真經》的說法,重新詮釋了氣功療理、靜心靜坐、祈禱等宗教活動與氣化思想的關係。氣論的哲學探討吾人相信《新境界》一書的思想背景是根源於中華文化的。氣論思維是中國哲學領域中特殊的思考進路。「氣」關涉的範圍幾乎涵蓋了整
4、個中國哲學,它和「道」「心」「性」「理」「天」等概念會合起來,差不多就是中國哲學的全部,所以它是中國哲學最核心的概念範疇之一,是任何一個中國哲學專題研究中難以或缺的一角。若我們以西方的唯心論與唯物論區別觀點,來說明中國傳統的與宇宙本體觀事實上很容易造成誤解。有人認為氣是一種物質,也有人會認為氣是一種精神。新境界一書所主張的宇宙最終的質素,也受到了西方的唯心論與唯物論區別觀點影響而分為和子與電子兩種基本質素。但在《新境界》一書中亦強調心物一元二用是宇宙的本體,確定心物一元二用的立場,認定離開了心物一元二用,便不能說明世界形形色色。涵靜老人也
5、一再強調:「所謂無所謂心,無所謂物,兩者實為渾然一體流行不休的兩方面。物不離心而獨立,心不離物而空寂,兩者不能須臾分離。」而所謂「渾然一體流行不休」正是中華文化的氣化論思維。依據唐君毅先生的說明:167‧以新境界電子論的模型詮釋天帝教的修煉功夫‧「氣只是一種流行的存在或存在的流行,而更不問其是吾人所謂的物質或精神。此氣乃一無色彩之純粹存在、純粹流行,或西方哲學中之純粹活動、純粹變化」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宋明儒學思想之發展(香港:新亞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頁九一。而此存在是形而上的存在呢?或是形而下的存在呢?張載的正蒙太和篇如此說
6、到:「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散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氣可借著「聚」而有無形至有形甚至可以「形聚為物」,也可以藉著「散」而有形至無形。氣聚則有形為形而下,氣散則無形為形而上。張載認為「氣能一有無」,它的作用即在溝通形而上與形而下,目的即在打破一般人將有形無形截然二分的觀念。因此氣究竟是屬形而上的一邊或形而下的一邊,並不是重要的問題了。在不同的存在狀態中,氣可有形,也可以無形。朱建民,張載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氣論與物理量子場論繼承著哲學思維,落實在有形有狀的物質世界的探討,我們也可以說氣論試圖從某種未成型的質素(Substan
7、ce)中尋找自然現象無限多樣性的統一,鑽研的最後結論,是認為有形的萬物由某種連續性質素(Substance)轉化而來。中國大陸著名物理學家何祚庥先生進而指出[3],元氣論者所謂的“元氣”是連續物質,它“接近于現代科學所說的場”,“如果說古希臘的原子論曾經預示著道爾頓原子學說的出現的話,那麼元氣學說就是現代量子理論的濫觴”。據中國哲學史學家的考證,氣的觀念始於先秦,在漢代形成以元氣作為天地萬物本源的樸素的自然觀。和“氣”相對應的“形”的概念,在古文獻中,最早出自《莊子.至樂》篇:“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僅有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
8、四時行也。”這一段話首先提出了“氣變為形”的思想,並且闡述了“氣——形——生——死”等概念的演化關係。稍後更具體一些探討“氣”的各種演化階段的學說的,是《荀子》。《荀子.王制》篇中說:“水火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