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

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

ID:37242822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_第1页
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_第2页
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_第3页
资源描述:

《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形象”与“形象思维”之辨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方如运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10-1107:49:40“形象思维”这个词在最近十年频繁出现于数学教育或教学的各种场合,是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常用的词。在“专家”的导引下,能否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几乎成为了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种种数学教学情境被规定要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为基础进行设计。“专家”们认为小学生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这个情况表明,在用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或教学的话语中,夹杂着许多真伪模糊的概念及其用法。⒈“形象思维”是“美学”中的

2、概念。“形象思维”(imagination)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在《美学》这本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形象思维”是审美、创造美和艺术创造中的主要的、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以感性形象为源并融和了联想、想像、情感的思维活动。在黑格尔之前,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最早将“形象”与“思维”联系起来提出了“形象的认识”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一种思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我国曾出现过对“形象思维”这一美学概念的批判,认为其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观念。这使得人们长期不识“形象思维”真面目,客观上造成了对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目前,对“形象思维”这个概

3、念的较为确定的表述是,它属于美学概念,是音乐、美术、体操、舞蹈、雕塑常用的概念。“形象思维”同样服从思维的一般规律,其基本特征是一般不脱离具体感性的形象;伴随着对众多形象丰富的、自由的联想、想像、幻想,融和着主体的情感活动、特定的审美态度和自我意识,将自己的情感、理智渗透进对象的形象之中,最终创造出形象、表象与思想情感相统一的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书法家怀素和尚(725-785)的“狂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千手观音”、贝多芬(1770-1827)的“英雄交响曲”都是人类形象思维的杰出代表作,是精神产品、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区别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另一种抽象,

4、是艺术范畴中的抽象,是美的创造。自然科学家们极力想从这种抽象中获得灵感、获得方法、获得力量。甚至希望从中产生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与江苏的刺绣艺术家合作创造出能够表达极度抽象的物理概念的苏绣画面“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这个刺绣作品由李政道创意,由刺绣大师张美芳经过科学攻关,用新材料制作成功。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⒉“美育”可以发展“形象思维”。由此看来,这些年来人们常说的“形象思维”与这个词的真正涵义似乎有较大的距离。尤其是那些说小学生因年龄小故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说法,就更是不正确的了。因为“形象思维”同“逻辑思维”一样,都是需要

5、逐步培养和学习才有可能形成的思维能力,绝对不是天生的,也不能将其看作是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正相反,若想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更多的要借助于音乐、美术、书法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美的教育”的作用。而数学教育则主要长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rationalcognition)能力,同时,重视“数学美”的教育有可能对“形象思维”有促进作用。但对“数学美”的认识本身是有相当难度的,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若干年前,有一些“课改专家”极力鼓吹日本的所谓“快乐教育”,并极力要在中国推广之。实际上,日本国民教育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美育”。日本人对“美”的热情使得他们习惯于尽心

6、发掘、打磨、修改所做的事。做任何事,都能自然达到认真的境界。日本于战后1950年始,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普遍推行美育教育,这个举国措施提供了“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环境。中国早年的有识之士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认识到日本人的“爱美”是该国强盛、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之一。⒊“形象”不等同于“形象思维”。21世纪初的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为何对“形象思维”的认识这么离谱?以致把“形象思维”单纯当作可资利用的手段或工具。原因有三:一是望文生义;二是迷信“专家”引领(现在的“专家”比较浮躁,不求甚解是较为寻常的事,不懂装懂、望文生义是通病);三是人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缺乏深度思考。其中,望“形象”

7、而生义,因与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来帮助学生越过抽象这个坎同用“形象”二字,故很容易把在教学过程中对“实物形象”的借助认同于“形象思维”了。对此,只须翻翻普通的词典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形象的本意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这是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科教学经常借助的手段。因此,包括文章作者汪老师在内的老师们所说的“形象思维”的准确用词应该是“形象手段”。应用或借助“形象手段”或“形象方法”可以引发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各种抽象思维活动,但不一定非得靠形象事物或形象手段才能引发抽象思维。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