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

ID:3724230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_第1页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_第2页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_第3页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谦让到分享一、主题“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明没来留一个。”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的儿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苹果留给他人,也许经过一定教育问幼儿选哪个时,幼儿嘴上会说留给小明,但实际情况还是自己占有。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2、的现象。幼儿虽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幼儿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动自发的与他人分享谦让的行为呢?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二、描述与

3、分析。案例一:下午休息时,老师把耿子涵带来的QQ糖拿出来,让她分发给其他幼儿。幼儿们纷纷围在她身旁等待她分发。耿子涵开始高兴的分给自己的亲信好友。由于包装并不透明,当分到最后几颗时,耿子涵在分发时没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时,开始大哭起来跑到一旁的老师身边说:最后一个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分析:刚开始分发时耿子涵是很开心的。当分到最后一颗时不小心也给了别人,这时才开始大哭,她的哭声说明什么?是委屈还是不甘心?一开始时分给其他小朋友时她还是表现出了很大方的样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

4、都不难过?而对最后一颗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说要让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谦让则难呢?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虽然给你了,我也还有;而谦让却等于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因此很难让幼儿接受。4案例二:戚雁文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篓上拿出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吴与同走过来说也要玩。文文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戚雁文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吴与同,吴与同以胜利

5、者的姿态玩去了。戚雁文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分析:看这戚雁文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戚雁文这样的谦让究竟叫不叫谦让?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案例三:下午点心吃玉米,小朋友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的等待老师请。老师在小朋友拿点心前先进行了谦让的教育,并对以往谦让的小朋友进行了表扬。终于“小朋友们请!”这句话一结束,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拿起了玉米啃起来,我看到王印小朋友一直手

6、放在腿上没有拿,并且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奇怪了问:“王印,你为什么不拿玉米吃?”“老师,你不是说谦让的小朋友要贴笑脸花吗?我让给其他小朋友先拿,你就会给我贴笑脸花了!”分析:像这种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或表扬的孩子,把这样的举动称之为“谦让”,他真的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谦让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谦让行为?案例四:晨间活动时,在操场上玩羽毛球拍和沙包,陆子涵奶奶送她到我们面前拿玩具。起先,陆子涵拿了一个有点旧的球拍正准备玩,她奶奶在一旁马上就说:“你这小孩真笨。这个好拿这个去玩。”说着就快速从旁边的箱子里拿了个新

7、的给孩子。而旁边一个来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陆子涵原来的那个球拍。分析:这可能算是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团结友爱,可是有的家长教育却是与幼儿园背道而驰,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儿F有了谦让的表现,家长不但没有表扬孩子的行为,反而说孩子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分享与谦让的观念也得不到培养。三、反思和体会:41.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

8、施教育?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案例二即属于被动分享。被动分享行为产生最初,在老师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儿强迫下进行的“分享行为”幼儿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得规则:大家一起玩。在老师的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有的幼儿过于胆小,如:戚雁文,被别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应,却也只能被迫地产生“分享”。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幼教案例从谦让到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谦让到分享一、主题“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明没来留一个。”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的儿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苹果留给他人,也许经过一定教育问幼儿选哪个时,幼儿嘴上会说留给小明,但实际情况还是自己占有。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2、的现象。幼儿虽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幼儿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动自发的与他人分享谦让的行为呢?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二、描述与

3、分析。案例一:下午休息时,老师把耿子涵带来的QQ糖拿出来,让她分发给其他幼儿。幼儿们纷纷围在她身旁等待她分发。耿子涵开始高兴的分给自己的亲信好友。由于包装并不透明,当分到最后几颗时,耿子涵在分发时没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时,开始大哭起来跑到一旁的老师身边说:最后一个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分析:刚开始分发时耿子涵是很开心的。当分到最后一颗时不小心也给了别人,这时才开始大哭,她的哭声说明什么?是委屈还是不甘心?一开始时分给其他小朋友时她还是表现出了很大方的样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

4、都不难过?而对最后一颗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说要让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谦让则难呢?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虽然给你了,我也还有;而谦让却等于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因此很难让幼儿接受。4案例二:戚雁文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篓上拿出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吴与同走过来说也要玩。文文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戚雁文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吴与同,吴与同以胜利

5、者的姿态玩去了。戚雁文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分析:看这戚雁文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戚雁文这样的谦让究竟叫不叫谦让?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案例三:下午点心吃玉米,小朋友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的等待老师请。老师在小朋友拿点心前先进行了谦让的教育,并对以往谦让的小朋友进行了表扬。终于“小朋友们请!”这句话一结束,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拿起了玉米啃起来,我看到王印小朋友一直手

6、放在腿上没有拿,并且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奇怪了问:“王印,你为什么不拿玉米吃?”“老师,你不是说谦让的小朋友要贴笑脸花吗?我让给其他小朋友先拿,你就会给我贴笑脸花了!”分析:像这种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或表扬的孩子,把这样的举动称之为“谦让”,他真的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谦让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谦让行为?案例四:晨间活动时,在操场上玩羽毛球拍和沙包,陆子涵奶奶送她到我们面前拿玩具。起先,陆子涵拿了一个有点旧的球拍正准备玩,她奶奶在一旁马上就说:“你这小孩真笨。这个好拿这个去玩。”说着就快速从旁边的箱子里拿了个新

7、的给孩子。而旁边一个来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陆子涵原来的那个球拍。分析:这可能算是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团结友爱,可是有的家长教育却是与幼儿园背道而驰,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儿F有了谦让的表现,家长不但没有表扬孩子的行为,反而说孩子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分享与谦让的观念也得不到培养。三、反思和体会:41.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

8、施教育?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案例二即属于被动分享。被动分享行为产生最初,在老师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儿强迫下进行的“分享行为”幼儿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得规则:大家一起玩。在老师的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有的幼儿过于胆小,如:戚雁文,被别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应,却也只能被迫地产生“分享”。这样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