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1211
大小:26.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冬不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冬不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个性朗读,指导背诵第十五、十六自然段。2.结合课文说说每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的哪个情节。3.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制、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具准备:重点句子投影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活动1:整体感知,理清顺序1.复习回顾。2.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想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来概括全文,好吗?(
2、提醒学生要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活动2:品读课文,体会情感。(课件出示:文章第十六自然段)1.过渡。这到底是这样的一首乐曲呢?在文中就有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首乐曲,请同学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2.读文章,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想想冬不拉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的,把它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交流一:冬不拉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相机板书:自告奋勇)抓住词语中关键字来理解“自告奋勇”的意思。2.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读书时,抓住关键字,联系上下文,读出自己的感受。3.第一自然段中有对瞎熊身材和性情的描写。(衬托了王子的勇敢)4.第二
3、自然段的第一句可看出这是一只狡猾的瞎熊,要除掉它非常困难。那你能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从你的读中感受出来吗?还有吗?5.从第五自然段中看出王子为了抓获瞎熊经历了很多困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的呢?(板书:准备战斗)这些词告诉我们,王子为了找到瞎熊历尽艰辛。试着读一读,从文字中细心体会王子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指导朗读)除了这些,在这一段中你们还能感受到什么?从“带着、骑着、翻过、涉过、穿过”等这些描写王子动作的词语中,体会王子的勇敢。抓住“一座座”“一道道”“一片片”体会王子的不辞劳苦及除掉瞎熊的决心。引导从第二句话中的“细心、巧妙”体会王子的机智。6.通过五、六自然段的对比,在读中体会瞎熊的
4、凶狠狡猾,感受到危机四伏的场面。7.从第七自然段王子与瞎熊的搏斗也能看出王子除掉它非常困难。选择一个词概括文中情景。(板书:战斗爆发或者英勇搏斗)小结:面对凶残的瞎熊,王子不是退缩,而是主动进攻,这勇于牺牲的精神怎不值得我们敬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从文字中去感受王子的英勇,感受王子与瞎熊英勇搏斗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交流二:1.善良的牧民不知如何将这坏消息告诉期盼儿子平安归来的国王,有那么艰难吗?谁能联系文章谈一谈?得不到儿子的任何音信,国王“坐卧不宁”,头发、胡子也全白了。国王发布的告示中充分显现出对儿子的关心与疼爱。(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分号和省略号背后隐含的是:国王不愿听到的噩耗;这
5、省略号背后隐含的是:假如有谁告诉国王,王子已经遭遇不幸,就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这惩罚有可能是失去生命。)2.阿肯的机智又表现在哪呢?聪明的老牧民阿肯,用音乐向国王讲述了王子与瞎熊搏斗,英勇牺牲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第十五、十六自然段,画出形容琴声的四个词语。(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国王从琴声中明白了事情的经过,那你们想一想这琴声是如何和整个事情的经过对应起来的呢?每一部分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呢?(“雄浑激昂”的乐曲代表着王子自告奋勇要去除掉瞎熊,他没有顾及到自己的生命,真的是视死如归。“低回婉转”的乐曲说明王子已经布好了兽夹,可是,这一切全被狡猾的瞎熊识破。“音韵铿
6、锵”的乐曲让我们看到了王子正在与瞎熊进行激烈的搏斗。“如泣如诉”的乐曲告诉我们王子已经与瞎熊同归于尽,人们对此感到悲伤,对王子有着无尽的依恋与怀念。)请你们深情地,带着对王子的敬佩与怀念读一读这段话吧。活动3:欣赏乐曲,体会情感,总结、升华。1.听音乐,想象画面。2.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评价,指导背诵。(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老牧民阿肯正在用这极富感染力的琴声为国王讲述整个事件的经过。看来叙述一件事情,我们不但可以用语言,还可以用音乐来表达。)同学们,面对心急如焚的父王,面对生活得不到安宁的牧民,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冬不拉自告奋勇、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面对盼儿平安归来的国王,面对不知
7、如何将噩耗告诉国王的那些善良的牧民,阿肯自告奋勇,机智巧妙的利用音乐来诉说事情的经过同样值得我们赞叹。文章学完了,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请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就谈你学完本文的收获,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自告奋勇冬准备战斗不战斗爆发拉同归于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