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

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

ID:37234243

大小:1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_第1页
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_第2页
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情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江苏省镇江一中孙建(邮编212000)江苏省镇江中学马晓云(邮编212000)摘要: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关注情感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关注情感教育,成为不能回避的问题。关键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基点当前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如下目标:“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

2、族的优秀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2005年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伴随着新课程已走过了近4年的时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三大基本目标的有机结合

3、。但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对前两个目标的把握更为清晰,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些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实现这三大基本目标成为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对于情感目标的把握既尤为重要,这也是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我们往往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要求,其次是追求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最后才会考虑学生的情感体会。这是目前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认为只有时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知识与能力才是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最终也不可能在整体上实现课程目标。这是一道历史调研测试卷试题: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

4、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3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

5、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分)(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3分)(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

6、史?(2分)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参考答案:(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3分)(2)(3分)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3分,每点1分)(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1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1分)。这

7、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1分)。(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1分)(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2分,任1点即可)。这一题可谓是史论结合,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同时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最后审视学生的答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第五小题的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和参考答案不谋而合。在欣喜之余,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没有学生写下不同于参考答案的感受?学生的答案都是学生真实的情感感悟吗?抛开题目和参考答案,我和学生围绕这一题展开了讨论。“如果这不是考

8、试,你对于题中的这些历史图片,你有何感想?”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短暂的沉寂后,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