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2315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盐丹郁山”校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盐丹郁山”校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郁山镇中心校:涂贵林摘要:郁山盐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后,本文对盐文化给郁山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郁山由兴到衰的过程,不过凭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秀美的生态资源,明天的郁山会更美好。 关键词:盐井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首先将电脑制作的欣赏内容(即把采集到的家乡古镇的风光图片配上歌曲,画面生动,歌声甜美。)通过网络的手段展现在屏幕上。师:(激情诱发学生表达热情)“欣赏了著名歌唱家那甜美的歌声,领略了家乡古镇那美丽的风光、富饶的
2、物产。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吧!想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吗?”二.指导初读师指导下选择网络组从网上博客中下载关于家乡的日记和回忆的内容展示,引起学生对历史的联想。三.进入盐丹文化主题分享交流活动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盐丹文化资料,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喜欢的盐丹文化内容。学生1:一个古老而神奇,有“小上海”之称的古镇——郁山镇,位于渝东南与湖南、贵州接壤处,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2万人。这里历史悠久辉煌,是巴人先民发祥地,是重庆渝东南经济起始点,是封建王朝的流放之地,是以
3、盐丹文化为核心的黔中文化之源,学生2:美丽的郁山在三江汇合处,后灶河与中井河在此汇入郁江后,再到彭水流入乌江。郁山因盐兴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就是古代这里的真实写照,五千年余年的盐业开发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郁山文化:盐丹文化、城镇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种类。学生3: 关于郁山盐,有一则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上古时候,几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在林草丰茂的小溪边,一头美丽异常的白鹿见了他们,昂头叫唤了数声,然后朝东南方向飞奔而去,几位猎人见状紧追不舍。白鹿穿山谷,跨溪涧,跑出数百里后,在
4、三条江水汇合之处,美丽的白鹿鸣叫不已,旋即转头朝另一河谷奔去。它飞似地来到一座状若卧牛的大山脚下,溅起珍珠般的浪花。白鹿停下脚步,舔着飞泉,兴奋得高声鸣叫,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几个猎人见了,惊喜异常。又累又渴的他们不假思索也喝了几口泉水,泉水味咸且回味甘甜,他们顿时感到精神大增,力量无穷。猎人们马上跪倒在地,感谢白鹿指引盐泉之恩。从此,猎人们便将家人和亲友们邀来这里居住,人们也由喝盐水到渐渐发明用芭茅柴火煎取盐粒之法,并用盐来交换产品。由于盛产泉盐,后来人们将此地叫做老盐山,再后来,就喊成老郁山了。学生4:
5、据史料记载,汉代和唐代,当时的郁山已成为几万户人丁的郡、州、道,四方商旅云集,郁山大约有近十万人以盐业为生。从汉代开始,郁山就有了征收盐税的盐官,唐代叫“盐丹使监”“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至清乾隆年间,郁山有盐井86口,盐灶326座,熬盐锅1006口,年产盐1106万斤。白天,各种船只载着郁山盐和各种物资来往穿梭,船夫双手将桨滑进碧绿的江水里,仿佛拱手致礼;夜里,300余座盐灶灯火通明,1000口盐锅翻滚盐花,在河谷两岸连成一片,热闹非凡。“万灶盐烟,郁江不夜天。”“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描写的就是当
6、时郁山盐的生产和交易情景。学生5:新中国成立后,郁山古盐场及官仓田坝成为国营盐厂,建立起了较先进的制盐车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郁山盐厂的窘况日渐暴露:生产方式落后,成本高,盐含氟严重,泉盐质量上不了新台阶,缺乏竞争能力。1949年12月8日,中共彭水县委指派王庸为彭水人民政府盐场代理场长,恢复盐场一切工作。盐场经历了数次变革和技术革新,终因洪水灾害受损和质量跟不上时代步伐,于1984年3月29日被关停,转产烧碱、氯化钡等。1986年,盐厂正式宣告停产,在郁山飘了几千年的盐烟从此消失了。现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破败
7、的厂房遗址和废弃的盐灶,盐灶一溜排开,静静地面对着轻轻流淌的郁江。它们和古盐道一样,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镇已流逝的黄金岁月,诉说着古镇人民的智慧和勤奋。 郁山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因产盐,郁山在中国历史上走红几千年,失去了这个产业支撑,郁山近20年一直发展迟缓。加上国道319线几次改道,郁山逐步归于沉寂。课堂总结:盐业,是郁山古镇的光环,也是郁山古镇人脖颈上的制约之套。那些光芒熠熠的过往,成为永恒的美好。那些光芒熠熠的过往,也成为这里落后中的孤独沉湎。不过我们相信,凭着郁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秀美
8、的生态资源,明天的郁山会更美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