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ID:37220949

大小:1.7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9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

2、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①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1953年,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

3、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的

4、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经济建设的失误(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表现: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特点: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4)影响:“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受到严重挫伤;造成1959-1961年连续三

5、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文革“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一五”计划的主要经济项目分布在中国的哪一地区,原因何在?东北地区。东北地理位置靠近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2.如面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这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的哪一历史事件?从中应该

6、吸取怎样的教训?“大跃进”。经济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区别“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观察下面图表,分析这幅图表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建设存在怎样的问题?原因有哪些?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造成农业总产值的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主题一“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研史料]材料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7、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2)材料二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1)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