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19903
大小:1.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9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一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石,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时代。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完善过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而德国在19世纪后期制定了宪法,走上了民主道路。至此,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在欧美世界基本确立。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 2.雅典民主政治[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②雅典民主经历了梭伦改革的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确立、伯利克里改革的鼎盛时期,具有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③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创造了辉煌的希腊文明。④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合成年男性公民。 2.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图示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
3、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国际法。(2)联系: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古代罗马法经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则是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结果。②罗马法蕴含的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自然法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奴隶制统治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③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
4、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学者罗伯特·勒纳说:“梭伦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勒纳认为这一措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B.恢复了雅典债务奴隶的自由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梭伦实行的财产等级制,根据材料中“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说明它打破了贵族垄断
5、政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2.《西方文明史》在论述雅典民主政治时写道:“他的主要贡献是推行依地区而非依氏族联盟选举执政官的制度。”他的这一贡献( )A.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B.奠定了四百人议事会的公民基础C.使得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依地区而非依氏族联盟选举执政官的制度”可知指的是克利斯提尼时期按照地域划分,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沉重地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故A项正确。3.雅典的一位执政官在悼念雅典英雄葬礼演讲中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
6、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指为低等级公民参政提供津贴)……”这位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普罗塔戈拉解析:选C 由“民主政体”“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为低等级公民参政提供津贴”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伯利克里时期的现象,故C项正确。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这样评价罗马法:“她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由此可见,罗马法( )A.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B.最初内容铭刻在大理石上C.实现了境内所有人的平等D.其法律理念具有永恒价值解析:选D 罗马法为近代法律奠定了基础,
7、根据材料中“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可知强调其法律理念的价值,故D项正确;启蒙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内容,故B项错误;罗马法只是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并未实现所有人的平等,故C项错误。5.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