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09919
大小:445.6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9-05-10
《《磁圆针疗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磁圆针疗法山西省针灸研究所牛庆强磁圆梅针疗法第1节磁圆梅针初探一、磁疗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一)我国磁疗的发展史1、从东汉至1935年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中外,这是人所皆知的。古人用磁铁做的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事业,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国是磁利用的发源地。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以前都把“磁石”写成“慈石”(“慈”字表示慈母抱子,象征磁能吸铁)。有关“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早在公元前180年,西汉淳于意(仓公)记述“自炼五石(磁石为五石之一),服之治病”,这可能是
2、我国有关最早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述“磁石味辛、酸,寒、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洒洒酸痟。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南北朝时代,科学家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叙述:“磁石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这与现代磁化水治病最早的记载一样。北宋时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忘怀录》中记载药井时说:“在院中择好地,凿一井,令人采掇磁石,捣如豆粒大小。投井中,炼水引之,治疗疾病。"南宋严用和(公元126
3、7年)在《济生方》中记载:真磁石,如豆大,新棉包好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如风雨声即通。随后名医吴师机(1806~1886年)作了改进,使患者含磁石,另于耳塞铁屑,借以增强通往听宫的磁量。此后,名医张锡纯(1864~1933年)再次肯定了这个验方,并又作了改进。将口含磁石改为人造磁铁,棉包铁屑改为细棒塞耳内,疗效更好些。这与现代磁疗机治耳聋的方法相同。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详细记载了磁石的多种医药应用:如治诸般肿痛:吸磁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
4、斤,常熬膏贴之。治大肠脱肛:用磁石末面涂百会穴上。又如治小儿惊风:磁石炼水饮之。《本草纲要》八卷指出磁石辛咸、色黑、属水,能引肺经之气入肾,补肾益精。从磁疗发展史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磁来治疗疾病的国家。磁疗是在磁石治病和针灸经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宝库中的这一遗产。2、建国后的磁疗简况建国以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草药学》,将磁石的药性和作用继承下来。196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了以磁石为重要成分的几种成药。磁石性味:性寒。味辛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药理作用:安
5、神,镇静,止血临床应用:1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致的眩晕、头重、面赤、心悸;2治疗肾虚所致的听力减退、视力减退、喘息;处方举例:磁石六味丸(二)磁疗在国外古希腊(公元129~200年)曾用磁石作泻药,这是国外有关磁疗的最早记载。主治痛风、痉挛、惊厥,手握磁石即可解除。还有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以色列、瑞士、加拿大、日本等都在磁疗医病中不断发展了这门科学。有许多国家利用磁性器件,以测定癌症及超导磁体治疗癌症。二、磁场抑菌试验(一)磁场对细菌的影响,在国外早就有过报道。近年来,北京、江苏、湖南等地磁疗科研人员也
6、开始了这项工作。他们采用圆形、长方形磁片,表面场强分别为500、1500、3000高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进行试验。为了说明问题,他们还用了不具有磁性的普通铁片,同时放入有细菌的平皿中,作为对照。试验结果:场强500高斯的圆形磁片,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出现抑菌环。场强3000高斯磁场出现的抑菌环,就比1500高斯略为增大,但3种磁场对绿脓杆菌均未出现抑菌环。为了考察是抑菌还是杀菌,他们对试验中出现抑菌环的5种细菌,分别去掉磁片10~56
7、天。观察结果:平皿中原来抑菌环处未有细胞繁殖。因此他们认为已将细菌杀死,并非暂时抑制。(二)场型效应磁场的分布(恒定或交变、均匀或非均匀)对生物的磁效应有明显的影响。例如磁场对某些昆虫和肿瘤的作用,在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中,不但作用不同,有时产生相反的作用。如恒定磁场有抑菌作用。若用交变磁场,不但无抑菌作用,反而使细菌繁殖加速。(三)从经络学探讨磁的机理经络相当于人体的控制系统。测定经络的电阻平衡的状态,可以诊断疾病。调节经络的电阻平衡,可以治疗疾病。实验证明:正常人十二条经络的电阻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经络的客观存
8、在,已被电子仪器所证实。而人体有700多个穴位,则为生物电活动点,穴位产生较周围皮肤更强的电晕、更低的电阻。穴位给以某种理化刺激,则产生特定诱发电反应。其周围皮肤则无此反应。有人用超声波刺激穴位时,则产生相应改变。不在穴位处刺激,则无此种改变,而穴位之间有能量流产生。采用高频摄影技术,人体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于暗室内,可见穴位沿经络线闪闪发光。(四)磁场对血液的影响磁场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